河蟹黑鳃病的病原是什么?流行情况怎样?疾病症状是什么?
【病原】研究认为造成河蟹黑鳃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环境恶化,致使有害菌大量繁殖所致。目前病原菌不甚清楚,有的学者认为是副溶血弧菌,也有学者认为是嗜水气单胞菌。【流行情况】主要危害成蟹,发病率达10%~20%,死亡率较高。主要发生在7~10月份。【症状】病蟹鳃丝发黑或灰白色,鳃丝有的残缺不全,末端坏死,呼吸器官几近坏死,失去呼吸能力的河蟹,常爬在岸边或水草上,病情轻者有退避能力,严重者几小时内即死亡。
河蟹腐壳病如何诊断与防治?
(1)病因与症状
腐壳病又称甲壳溃疡病、褐斑病、甲壳病、壳病和锈病。
①产生原因:该病的病原是一群能分解几丁质的细菌,如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螺菌和黄杆菌等。因机械损伤,其他一些细菌感染以及营养不良和环境中存在有一某些重金属的化学物质,造成蟹上表皮破损,使分解几丁质能力的细菌侵入外表皮和内表皮而导致该病发生。
②主要症状:患病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中、胸板出现白色斑点,斑点的中部凹下,形成微红色并逐渐变成黑褐色溃疡斑点,这种黑褐色斑点在腹部较为常见,溃疡处有时呈铁锈色或被火烧状,随着病情发展,溃疡斑点扩大,互相连接成形状不规则的大斑,中心部溃疡较深,甲壳被侵袭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并造成蜕壳未遂的症状。如果溃疡达不到壳下组织,在河蟹蜕壳后就消失,但可导致其他细菌和真菌的继发性感染,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
(2)流行情况
该病对幼、成蟹均可造成危害,发病率较高,发病率与死亡率一般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由于该病的病原菌多,分布广,故流行范围亦较大,任何养殖水体(包括淡水、咸淡水与海水)均可能发生。如果病蟹腹甲发现有黑褐色斑点,可初步判断为此病,确诊需从溃疡处分离出能分解几丁质的细菌。
(3)预防方法
①在蟹的捕捞、运输与饲养过程中,操作要细心,防止受伤。
②饲料营养要全面,且水质避免受重金属离子污染。
③易发病池应适当降低放养密度,并用15~20毫克/升的生石灰全池泼洒。
④夏季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洁,使池塘有5~10厘米的软泥。
⑤发现病蟹,及时隔离与消除。
(4)治疗方法
①用2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并按每千克饲料添加1~2克的磺胺类药物投喂,连喂3~5天为一个疗程。
②用15~20毫克/升的痢菌净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泼洒5~7次。
③按每千克饲料添加0.5~1.0的痢菌净拌饵投喂,连续1~2周。
如何防治河蟹黑鳃病?
本病多因池塘有机质含量高,有害生物大量繁殖而引起。病蟹鳃丝发黑、发暗,鳃丝上长满藻类或原生动物。病蟹爬上岸或爬到水草上,让整个身体暴露在空气中呼吸氧气,时间一长,因体内失水而死亡。
预防措施①对水体消毒,改善养殖池底质;②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水质及各种理化因子的变化,保持水质的相对稳定;③定期使用三金底安(片剂)等药物吊袋,或者定期泼洒消毒药物。
治疗措施①外用聚维酮碘溶液,同时内服虾蟹肠鳃康和鑫洋稳C的合剂,连用5~7天;②外用鑫醛速洁,同时内服菌毒杀星和鑫洋稳C的合剂,连用5~7天;③外用二氧化氯或大黄精华素全池泼洒。
何养殖水体(包括淡水、咸淡水与海水)均可能发生。如果病蟹腹甲发现有黑褐色斑点,可初步判断为此病,确诊需从溃疡处分离出能分解几丁质的细菌。(3)预防方法①在蟹的捕捞、运输与饲养过程中,操作要细心,防
但可导致其他细菌和真菌的继发性感染,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2)流行情况该病对幼、成蟹均可造成危害,发病率较高,发病率与死亡率一般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由于该病的病原菌多,分布广,故流行范围亦较大,任
定期泼洒消毒药物。治疗措施①外用聚维酮碘溶液,同时内服虾蟹肠鳃康和鑫洋稳C的合剂,连用5~7天;②外用鑫醛速洁,同时内服菌毒杀星和鑫洋稳C的合剂,连用5~7天;③外用二氧化氯或大黄精华素全池泼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