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两次废太子分别是什么时候
康熙两次废太子的时间分别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礽以罪废拘系于咸安宫,同年十二月被释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胤礽被复立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再以罪被废黜,仍禁锢于咸安宫。此后多次有推荐其复立的建议,但康熙帝始终未再立胤礽。
1、初次废黜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命太子、长子、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随驾。在巡幸期间,发生了几件事,促使康熙帝与皇太子矛盾激化:大阿哥胤禔等皇子向康熙帝报告了太子的许多不良表现。比如说他暴戾不仁,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以至兵丁“鲜不遭其荼毒”,还有截留蒙古贡品,放纵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敲诈勒索属下等。
种种不仁的表现,都令康熙帝非常不满。这些报告,有些是不实之辞,但是康熙帝深信不疑。最重要的是,他不仅为太子的暴行所气恼,而且不满太子的越位处事。他认为皇太子的行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康熙巡幸途中,刚满七岁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康熙十分焦虑,太子却无动于衷。康熙一方面疼爱年幼的老来子,一方面又回想起十多年来一直耿耿于怀的旧事,于是气愤地责备太子:作为嫡长子,毫无做兄长的样子。但是皇太子不仅不接受批评,而且还忿然发怒,蛮横地与父皇顶嘴。
此外,返京途中,康熙发现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便立即怀疑太子可能要“弑逆”。这件事也刺激他下决心立即废掉皇太子。
2、复立再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因为大阿哥与八阿哥争储失败,康熙帝诸子矛盾激化,为了缓和局势,康熙帝决定再立胤礽为太子。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复立胤礽为皇太子,遣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
皇太子虽复立,但原有的君储矛盾并未解决,所以很快就又发生了严惩皇太子党的事件。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四月,议处户部尚书沈天生等串通户部员外郎伊尔赛等,包揽湖滩河朔事例额外多索银两一案。皇太子在策划逼父皇尽早让位,因此,康熙怒不可遏。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决定再废皇太子。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巡视塞外回京当天,即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胤礽自从复立以来,以前的狂妄还未消除,以至于大失人心,祖宗的基业断不可托付给他。朕已经奏报给了皇太后,现在要将胤礽拘执看守。”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帝将废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
扩展资料: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危,召三、四、七、八、九、十、十二、十三诸皇子及隆科多觐见,康熙遗诏立胤禛为嗣皇帝,其子弘皙为亲王,要胤禛善待废太子与皇长子,康熙当日病逝于畅春园;十四日,胤禛封弘晳为郡王;二十日,胤禛正式登基,改翌年为雍正元年。雍正帝继位之后将胤礽改名为“允礽”,十二月十一日,雍正帝封允礽第二子弘晳为多罗理郡王。
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三日,因胤礽病重,雍正谕大臣安排后事;十四日,胤礽病逝于禁锢地紫禁城咸安宫,终年51岁;十五日,雍正帝想要去理密亲王处祭奠,涉及胤礽有其感激雍正对其施惠,并教导弘晳一定要忠于皇上等话;册弘晳之母为理亲王侧妃,由其子赡养,其余妾室随个人意愿择定居所,“丰其衣食,以终余年”;十六日,雍正帝往五龙亭,哭奠。
胤礽死后,雍正规定:依前二阿哥福晋石氏丧仪照和硕福晋例(实际规格高于亲王福晋),故胤礽丧仪照和硕亲王例;理郡王府人员都穿孝(另命允祉、允祹、弘曙、弘晫、弘曦、弘昉、弘春、弘昂穿孝);令弘晳得尽子道,出殡时,每翼派领侍卫内大臣各一员、散秩大臣各二员、侍卫各五十员择定出殡日期,送至郑家庄,设棚安厝。如此等等。
胤礽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葬于黄花山(今天津蓟县)理亲王园寝,谥曰密。
胤礽第二子弘晳是为康熙皇长孙,自幼获得祖父宠爱,抚育宫中。在其父胤礽被废太子之后,弘晳已长成一名青年,他为人贤德,故时有传言康熙帝会因宠爱弘晳而第三次册立胤礽为储君。
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初,宗人府议奏,康熙帝第十六子庄亲王允禄与其子辈弘晳、弘升、弘昌、弘晈等人结党营弘,往来诡秘,上书请求将他们进行惩处。
乾隆帝认为:“弘晳自以为自己是以前太子的嫡子,居心叵测。”着将弘晳革去亲王,仍准于郑家庄居住,不许出城,后改禁锢地至景山东果园内,除宗籍,改名为四十六。此事件不可不谓为康熙朝储位斗争的余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礽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两立两废苦不堪言,康熙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太子二阿哥胤礽,从小不大的时候就被敕封于太子,他之所以能够当上太子原因有这么几点,首先,康熙早些年擒鳌拜,灭三藩这都是无法预计后果的事情,战败取胜各自都有一定的几率的,因此,这种情况就需要早早立下太子,以免康熙真的发生意外导致国家内乱!
其次,介于二阿哥是索额图的女儿,是索尼的孙女所生,索尼被任命为托孤大臣,虽然早早过世,但是他的家族还是足够强大的,康熙需要索额图一家人的支持,那么把二阿哥立为太子就是笼络人心很好的一种方式!
第三,据说二阿哥的亲娘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生下他后不久便死了,她跟康熙的感情十分深厚,康熙觉得非常对不起她,于是就把年幼的胤礽任命为太子,加以怀念!
胤礽这个太子一当就是四十年,主要是康熙的文治武功对大清朝的统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康熙的身体又特别的好,这位太子爷在电视剧中经历了两立两废,最终一直被康熙圈禁!那么他自然是一生悲惨的命运,也曾幻想着坐在金銮宝殿高高在上的那一刻!只可惜功亏一篑!那么康熙对太子二阿哥的两立两废是出自什么目的呢?
胤礽是康熙曾经最看好的儿子,毕竟其他的儿子都太小,只有他跟大阿哥两个人选,而大阿哥适合当一个将军,对带兵打仗十分感兴趣,因此这个太子就落在了二阿哥头上!康熙的初衷就是希望二阿哥能够修身养性,在东宫这个位置上多多学习,能够替康熙分忧,同时也在考验太子是否合格!
然而太子的表现却是让康熙有点不满意,其一,黄河水灾,康熙把这件事交给了四阿哥胤禛去办,然而大家都知道四阿哥是依附在太子身边的左膀右臂!而在对于胤禛向当地盐商索取捐款这件事被康熙知道后,胤礽没有替胤禛说话,反而在康熙旁边说起胤禛的风凉话,这兄弟之间说这样的话,让康熙不满!
之后是胤禛的儿子弘时生病了,胤禛在外面出差办事替太子争光,而这位太子爷却对这件事不闻不问,连发生什么事都不清楚,这件事传到康熙耳朵里,有一次把胤礽一顿骂!
其二,追缴户部欠款案,本来康熙希望太子亲手办理此案,但是太子怕得罪众多官员,把这件事仍然推给了四阿哥胤禛!太子一党在国库欠银巨多,但是就是还不上,于是开始利用手中权力卖官,纸终究包不住火,这件事被大阿哥发现直接捅到了康熙那里,康熙对太子简直是失望透顶,但是为了朝廷的稳定,他仍然给胤礽留着面子,并且还替他还了30万两!
其三,太子党刑部冤案才是燃起第一次废太子的导火线!利用职位的便利,在刑部搞起了冤假错案,不幸的是撞上了张五哥,张五哥顶替刘八女姐夫任季安死刑,被十三阿哥和四阿哥救下,这两位阿哥直接把康熙待到了行刑现场,这让康熙极为恼火!
其四,太子忤逆谋反,这件事是十四阿哥凭借一封模仿太子手谕的笔记直接想要扳倒太子,康熙当时看到这封手谕的时候,心中是那个气氛,直接就把太子拿下,介于这么多件事的作用,康熙直接动怒,将太子废掉!
这就是第一次废太子,而紧接着,康熙就下令让群臣公投梯子人选,其实他也是在给太子机会,更加是为了试探群臣都是什么想法!本以为二阿哥跟八阿哥能够平分秋色,保二阿哥的人至少也得一半左右,可是看到结果后,康熙大失所望,并且简直是令人生畏惧之心!这不就是变相的结党营私么!当皇帝的对这一点最忌讳,为了打击八阿哥,这个太子的人选也得是二阿哥胤礽的!
其实康熙岁数大了,人老心未老,要不是年龄身体都已经步入老年,他的壮志雄心还没有施展开来呢!树立这么多年的太子,其实也不过就是为了康熙能够方便治理国家,太子就是一个摆设,一个幌子,倘若二阿哥胤礽聪慧贤明,对待兄弟和善友好,那么康熙百年之后也一定会把位置留给他的!但是事实证明,二阿哥一个个举措太让康熙失望了!
直到康熙恢复太子身份之后,太子仍旧自以为是,不加悔改,最终被逼无奈,终于忍不住起兵要一举拿下康熙的皇帝之位!最终结局没被处死只是圈禁,看得出康熙对待自己的儿子还是非常充满愧疚的,毕竟他们都缺少父爱!所以康熙一个儿子都没杀!
康熙的帝王之术真的是非常厉害,就从他后期对待张廷玉,佟国维,马齐,隆科多这些人的方式!就可以看得出一个智者的表现!再来看看他对待他的这些儿子们,九子夺嫡的局面可以说就是他一手造成的!生了那么多儿子,本来是希望他们都能够成为栋梁之才,替康熙排忧解难的,结果却分为三六九等,他们之间只有深深的矛盾,面对权力,他们可以手足相残,可以不顾百姓的死活,还可以让前线的士兵们含冤送死!
康熙最拿手的权术就是相互制约,当年的索额图跟明珠,晚年的张廷玉跟佟国维!这些权术用在大臣身上可以管用,但是用在自己的儿子身上却未能好使,恰恰相反造成了一个不意想不到的结局!要不说太子这个位置其实也是不好当的,这么多双眼睛在看着你,在监督你,你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给他们带来打击你的机会!
胤礽战战兢兢的做了四十年的太子,他早已经厌倦了这种生活,无奈大清朝是康熙一个人,他们这些当儿子的只能是给康熙当马前卒!胤礽最终做够了,没有发疯就已经不错了,能够想到凭借武力夺权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下下策!
当然,这不是康熙想要看到的局面,他所期望看到的场景永远也只是一个梦!父慈子孝,兄弟之间相互友爱,一家人能够开开心心,其实这就是康熙所希望的看到的最美一幕!奈何他是一国之君,身为帝王,就要担负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因此,康熙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传奇!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两废两立太子?
1、胤礽母后赫舍里皇后因难产去世,终年21岁,谥号“仁孝皇后”。康熙帝与皇后感情甚笃,康熙帝万分悲痛,隆重治丧后亲自承担起抚养皇后遗孤胤礽的重任。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初三日,康熙帝册封胤礽为皇太子。
2、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索额图,由于索额图为太子母亲母家,导致父子关系趋于紧张。
康熙巡幸途中,刚满七岁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康熙十分焦虑,太子却无动于衷。一方面又让康熙回想起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出塞途中生病,胤礽到行宫看到父皇病容,丝毫没有忧愁的样子,康熙认为这个儿子绝无忠爱君父之念。返京途中,康熙发现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便立即怀疑太子可能要“弑逆”。这件事也刺激他下决心立即废掉皇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
3、太子废除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由于大阿哥胤褆是庶长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欢,自知无望,向康熙提议立八阿哥胤禩,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允祀必大贵”,又说要替父杀掉胤礽。康熙听后极为寒心,严加训斥,同时对胤禩严加提防。
这时三阿哥胤祉揭发大阿哥搞魇镇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将大阿哥囚禁。康熙厌恶胤禩勾结胤褆,也将其关押,后又释放。
因为大阿哥与八阿哥争储失败,康熙帝诸子矛盾激化,为了缓和局势,康熙帝再立胤礽为太子。
4、皇太子复立后,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四月,皇太子在策划逼父皇尽早让位,因此,康熙怒不可遏。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决定再废皇太子。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巡视塞外回京当天,即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胤礽自从复立以来,以前的狂妄还未消除,以至于大失人心,祖宗的基业断不可托付给他。”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帝将废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
扩展资料:
对皇太子胤礽的评价:
胤礽是为清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明立皇太子,他自幼即聪慧好学,开讲经筵。紧序有秩;作为康熙殷切期望的继承人,不负众望,具有不俗的治国才能,这点即使是后来康熙帝对他失望透顶之时仍予以承认。
数次监国听政,多少减轻了康熙的负担,对清朝极盛时期的来临,胤礽功不可没;
但长期的养尊处优及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最终使其人格分裂,贤德不再;而对高度集权的最高统治者来说,皇太子拥有的过多特权对其构成严重威胁。
君储、父子之间的悲剧不可避免。皇太子废而复立、继而再废,使得晚年的康熙帝心力交瘁,在第二次废太子后,虽然并非如他自己所说“毫不介意,谈笑处之”,但确实不像第一次时那么痛苦。因为他发现,立太子就难免有矛盾;不立可能更好,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皇储争夺的内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胤礽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王朝》中,郑春华和康熙的儿子最后去了哪里?
我没有印象说郑春华和康熙有儿子呀。在我的记忆里,郑春华,肚子里的那个孩子是康熙太子的,也就是胤礽他的。
胤礽和郑春华的勾结也是导致康熙最后决定废太子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哪个父亲可以忍受自己的儿子勾搭自己的老婆?并且还和她行苟且之事,怀上了孩子。这绿帽子也戴得太显眼了吧?还是自己的儿子亲手给自己带上的。
别说是皇帝了,就是一个普通人也是不能接受的。所以说太子胤礽可以说是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
当然,郑春华肚子的那个孩子是不可能存活的。当时,郑春华怀孕后,和太子说明。太子还希望她把孩子生下来,我只能说太子是一个没脑子的人。当时康熙已经近一年没有碰过郑春华,康熙又不傻。
所以说,最后的结局就是将郑春华囚禁,并且将孩子打掉,太子被废。
郑春华其实是康熙王朝这本小说当中虚构的一个人物形象,她和太子这一段戏剧性的故事也是为了充实此小说的一个情节。对于康熙废除太子进行一个更大的矛盾冲突的塑造,同时也把太子一个荒淫无道的一个人物形象立得更加的稳固。
总的来说,郑春华在这本小说当中呢,主要还是起到了一个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作用。本来康熙就已经看太子胤礽不太顺眼了,一直在考虑是否要废掉他,一度煎熬。而郑春华事件就像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一样。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也是顺了康熙的心。
康熙之所以会把太子逼到绝境,是有心还是无意?
康熙之所以会把太子逼到绝境,就是希望太子能够争气一些。太子之位不能出现空缺,不然其他的皇子会经不起权力的诱惑。所有人都在争夺太子之位的时候,斗争就会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康熙希望太子能够早日成才,能够担得起大任。皇帝也有太多不得已的事情,不希望让自己的儿子无法担起责任。朝廷当中有不少的人都想着去争夺皇帝的位置,把太子培养起来之后他们的这些心思就会逐渐的被打消。
康熙是一个非常在乎名声的人,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千古一帝。皇帝不仅要为了利益四处奔波,而且还要为了百姓处处考虑。康熙争强好胜,总希望把其他的一些皇帝都给比下去。因为曾经嘲笑过李世民没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在这个时候肯定是不希望自己孩子有所落下。孩子总是屡屡犯错,总是去挑战康熙的底线。康熙选择去逼迫太子就是希望太子能争气一些,希望可以达到自己预想的状态。
康熙本人其实也是非常痛苦的在百年之后太子没教育好,那皇位就没有办法被太子给继承。不希望把自己的一世英名毁在太子身上,所以就赶紧去教育孩子。皇帝把自己的半生心血全部都放在太子身上,肯定是不能够去放弃的。每一次都给太子改过自新的机会,只希望孩子能够重视起来。作为父母肯定都是希望孩子能够越来越好的,不希望孩子受到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从父母的角度来思考,康熙的做法是非常能理解的。父母也不想去逼迫孩子,但是皇位必须要传给直系亲属。不仅要考虑到天下的百姓,更是要考虑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半辈子江山。
太子复立后,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四月,皇太子在策划逼父皇尽早让位,因此,康熙怒不可遏。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决定再废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
有发疯就已经不错了,能够想到凭借武力夺权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下下策!当然,这不是康熙想要看到的局面,他所期望看到的场景永远也只是一个梦!父慈子孝,兄弟之间相互友爱,一家人能够开开心心,其实这就是康熙所希望的看到的最美一幕!奈何他是一
开开心心,其实这就是康熙所希望的看到的最美一幕!奈何他是一国之君,身为帝王,就要担负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因此,康熙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传奇!康熙皇帝为什么要两废两立太子?1、胤礽母后赫舍里皇后因难产去世,终年21岁,谥号“仁孝皇后”。康熙帝与皇后感情甚笃,康熙帝万分悲痛,隆重治丧后亲自承担起抚养
忧解难的,结果却分为三六九等,他们之间只有深深的矛盾,面对权力,他们可以手足相残,可以不顾百姓的死活,还可以让前线的士兵们含冤送死!康熙最拿手的权术就是相互制约,当年的索额图跟明珠,晚年的张廷
之间只有深深的矛盾,面对权力,他们可以手足相残,可以不顾百姓的死活,还可以让前线的士兵们含冤送死!康熙最拿手的权术就是相互制约,当年的索额图跟明珠,晚年的张廷玉跟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