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绝古城破解(精绝古城破解尸香魔芋)

hacker|
124

《鬼吹灯》里的精绝古城——新疆尼雅之谜

《鬼吹灯》这部带着奇幻色彩的探险小说问世以来,获得广大读者的追捧,里面天马行空的想想,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让读者欲罢不能。很多读者看完以后大部分都会好奇,里面的神奇地方,远古生物真的都是想想吗?特别是里面有一个神秘的古城——精绝古城,引起大家的好奇。

尼雅遗址位于今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130公里的沙漠深处。在遥远的唐代,玄奘高僧赴印度取经路过此地时,这里还是一片人畜兴旺的绿洲。这片曾经非常繁荣的国土存在了多少年?它的文明发展到了什么高度?从什么时候起沉入茫茫沙海中呢?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这个梦幻般的地方引起了全世界相关人士的关注,谁能破解这些环环相扣的谜,谁就能洞悉古代西域千古兴衰的奥秘。

二十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曾多次深入尼雅地区,盗取文物卢木简文书和汉文书等各种遗物十二箱之多,当这些文物被带回英国时西方学者大为震惊,辉煌的古文化立刻使尼雅一夜之间轰动了世界,成为世界探险家、考古学家和生态学家向往的考察热点。

有人认为尼雅遗址就是中国史籍中记载的西域36国之一的精绝国。期中最有利的证件就是尼雅河终点处的荒漠中分布着不少沙丘和沙岭,沙丘和丘陵之间是寺庙、官衙、种植园和住宅区,古城遗迹的最中心是一座佛塔,斯坦因就这样地来到了尼雅古城遗址,带走了大量的文物,这些文物中只有少数属于汉朝,其中一组书简特别引人注目。

这部书简之中包含了一个地名——“精绝国”,书简记录了一件事:某年某月某日,大汉负责西域事务的官员向藩属国精绝国王下达命令……

由此可知,尼雅古国就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精绝国,这座位于塔什库尔干城南的明铁盖峡谷内的古城,被当地人称作尼雅国,被汉朝人称作精绝国。

尼雅位于古西域三十六国所在的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从这里传入东方的中国,它比古楼兰还要神秘,这座规模庞大、保存完好废墟的古代文明遗址,其磅礴气势堪与著名的古罗马庞贝古城相媲美。尼雅古遗址东西宽约七公里,南北长约二十六公里的广阔领域里,以佛塔为中心拥有七十多处住居遗迹和几处坟墓,许多畜舍、庭院、城墙、古河道、湖塘、涝坝池、农田、渠道、枯树林木等自然和人文遗迹。

尼雅遗址发现的时候,着实令人触目惊心。远远看去,在那连绵的沙丘包围中,片片木桩裸露地面,木桩是当年房屋的构架和门框,有的木桩上还有横梁架着,房屋建筑一半都被沙土埋没。黄沙中到处可见残骨累累,众多破碎的红、黑夹砂粗陶片散落地面,一场大风沙过后还会在遗址附近捡到玻璃串珠等五颜六色的装饰品,以及由地下暴露出地面比较完整的陶罐、缸、木盖等器皿,在墓地常有暴露的独木棺材和木乃伊干尸及丝绸棉麻等衣织物残片。即使是一片荒芜的废墟,人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当年它高度发展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

尼雅遗址建筑的一大特点就是保持着当年废弃时的完好面貌,从房屋的轮廓看出,哪里是过道、大厅、居室,哪里是厨房、储藏间和畜厩。有的房门半开着,房中有精美的壁炉,在一千年前的畜厩里面,至今还垫着厚厚的一层羊粪、驼粪等。这番情境好像是主人刚刚离开不久,引起人们不尽的遐思。

尼雅地处丝绸之路,是佛教、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必经之路,因此佛塔便成了尼雅遗址的标志和中心部位的建筑。保留下来的这座佛塔为三层建筑,下面二层呈正方形,上层呈圆桶形。整个塔身用土坯加泥砌成,外抹泥层。整个塔身南部已经坍塌,压缝砌筑的土坯还清听地裸露在外面。尼雅的佛塔与我国内地众多佛塔大不相同,是倒钵式的浮图塔,与印度佛塔风格相一致。照常理,周围应该有大片寺院的建筑,但在这里佛塔附近至今还未找到更多的配套建筑遗迹,究竟是为什么呢?也许这是尼雅众多的古迷中最难解的一个谜。

在尼雅考古发掘中,最重要的是收集到大量怯卢文的木简残片,还发现了风沙掩埋中的古代民居木乃伊干尸和陪葬物品,说起怯卢文,它极具有考古价值。怯卢文起源于公元前四世纪,是印度西北部公元前三世纪的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的文字全称。后来为贵霜帝国使用。公元前二世纪至四世纪曾流行于新疆和田、若羌、楼兰一带。这种文字的字与字之间无间隔,也不用标点,字体弯曲,从右至左横书,至今已绝迹一千六百余年,当今世界上只有中国、德国、英国的极少数研究者能读懂它。上面的文字表明,其内容多是各种命令。那么发出命令的王宫又在何方?又如何确定它的具体年代呢?这又是千古尼谜海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谜案。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汉代织锦护臂,为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考古学伟大的发现之一。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该织锦。收藏于新疆博物馆。该织锦呈圆角长方形,长18.5里面,宽12.5里面,用“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织锦为面料,边上用白绢镶边,两个长边各缝缀有三条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色绢带,其中三条残断。只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通过“五星聚会”研究,科学家们推算出2040年9月9日将会出现罕见的五星聚会天文奇观。

在尼雅遗址的古墓中,经常发现干尸,成为尼雅遗址的一大特色。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认为人的灵魂附在人的躯体中,灵魂要是离开了躯体,那就意味着死亡的来临。过去的帝王,生前常吃灵丹妙药,幻想长生不死;无法长生就千方百计地保存尸体,他们认为,只要尸体不烂,灵魂即可永存,继续统治阴间的鬼卒。在辽代墓葬发掘中,有时可以发现水银(汞)和朱砂,可能与保存尸体有关。然而尼雅遗址发现的干尸,则与此不同,尸体没有经过任跳防腐的处理,完全是靠自然条件而形成的。

在1993年的尼雅考察中,在佛塔营地以北的墓地,人们发现了三具“独木棺”,棺中的尸体都程度不同地变成了干尸。在弓形的“独木棺”中,躺着一个妙龄的少女,她屈肢侧卧,穿的衣服清楚可见,内穿丝绢衬衣,外罩红色羊毛短裙,尸体大部分完好,被考察队称之为“红衣少女”。

在佛塔以东的另一个墓地,也发现了干尸。其中以一具女尸保存较好,她黑发披肩,眉目清秀,细长的柳叶眉,仿佛刚刚描过,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女青年。面部的肌肉变化不大,似有弹性。另一具男尸,胸腔以下已经烂掉,但是头颅保存尚好,长得浓眉大眼,胡须尚在,一头黑发依然如故,是一个中年人。

在尼雅地区,经常发现干尸,当地人习以为常,然而外地来的专家学者却极为重视。尼雅为什么有这么多干尸,干尸的保存为什么有好有坏,都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尸体的腐烂,也同食物的腐烂一样,是细菌微生物作用的结果。细菌微生物的存在和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温度、湿度和空气。在常温下,细菌微生物都能够生存,但是,特别干燥的地方和没有空气的地方,细菌微生物也难以生存。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的女尸,是一具湿尸,它之所以经历了两千一百多年不腐烂,是因为墓室深,封闭严,断绝了空气的结果。尼雅地区古代干尸的存在,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干燥的气候所造成的。

尼雅墓葬中的干尸,是尸体中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尸体完全腐烂掉,只剩下白骨和黑发。同在尼雅地区,为什么会有此不同呢?这其由深右许多的盾因 塔克拉玛干沙漠,总的来说是气候非常干燥,降雨量很少。但是,每年的落南量并不完全相词,有的份降雨量多一些,有的年份降雨量却非常少。据现代气家字动。考察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年平均降雨量,只有二十五全毫米,然而有的年份一天之中的降雨量却达二十五点二毫米,时竟达到七十三点五毫米。在降雨量少的年份,埋葬的尸体明易变成干尸:降雨量多的年份,埋葬的尸体就容易烂掉。在一年之中,是干季埋葬还是湿季埋葬,对于尸体的保存;也有不同的影响。

从尼雅遗址和考古发掘所得我们可以看出,两千年的沙漠风尘也掩挡不住古城当年的辉煌。至少可以表明两千年前,在尼雅河下游沙漠腹地的三角洲上,曾是林木茂盛的绿洲,三角洲上水道众多,湖塘罗布,尼雅人在这里逐水而居。到底什么时候,尼雅从地球上消失的呢?

据推断,在距今一千五百年前,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不断增加的人口破坏了植被和水资源,民族和宗教战争频繁爆发,生产方式粗放落后,特别是水源的枯竭,使尼雅被黄沙所蚕噬,最终沉睡在沙漠中,留下一堆废墟,从此后尼雅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神秘面纱,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悬念和千古的谜团。

在尼雅遗址北部四十公里远处发现沿古河道有许多陶片等文物散落着,其年代比尼雅遗址要早一些。而在尼雅以南到现在离沙漠腹地最近的一个村庄大麻扎和卡巴克村之间,还断断续续地发现了多处古遗址。这表明,随着环境的恶化,水系的变化,人类的生息也是沿河由北往南迁徙变化的,“丝绸之路”的南道也是不断南移的。但是从大麻扎、卡巴克村到民丰绿洲一带广大范围内,民居建筑特点和生活习惯等,与已知的古尼雅之间有着许多沿袭相似之处。似乎表明他们的确是尼雅人的后裔。也许是环境的恶化迫使人们不断抛弃原来的家园和城郭,寻找适合自己生活的地方。

尼雅的兴衰与水的关系最为密切。据科学家的考察,新疆南部曾有一个大水湖时期,从昆仑山下来的叶尔羌河、和田河、克里雅河、尼雅河等水量大,都能通过大沙漠汇注塔里木河。尼雅的水源主要由尼雅河供给的。尼雅河流量的大小,水系的变化决定着尼雅人的生存和迁移,水系扩散造就了下游三角洲,并发育成绿洲,生息了尼雅人。但以后环境的恶化,沙漠化的扩展,水源断缺,终于导致了尼雅的最终消亡,时间大概在公元4世纪左右,相当于南北朝 历史 时期。而促使尼雅环境的变化和尼雅消亡的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地形的隆起,这导致大气环流的改变,而尼雅地方正位于东北侧迎风坡,因此遭受到巨大的风沙侵蚀和堆积作用。

尼雅的消亡令人反思。人类如果不注意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即使再伟大辉煌的文明,也将难免被破坏,成为一片令人扼腕的废墟。

如何理解《鬼吹风之精绝古城》的结局?

《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大结局最后,大家从精绝古城回到了北京,王胖子在大金牙的古董店里吹嘘自己一路上如何如何经历的惊险事件,突然感觉肩膀一阵疼痛,大金牙扒开他的衣服一看,发现王胖子肩膀上出现了一个眼睛形状的图案。

另外一边,雪莉杨前去找胡八一,将当初承诺答应给胡八一和王胖子的钱放在了桌上,表示自己马上要带陈教授去美国治疗,并劝告胡八一不要再做盗墓这种有损阴德的事,胡八一却不以为然。

雪莉杨走后,胡八一感觉自己的右肩膀有古怪,他对着镜子扒开衣服一看,自己肩膀上也有一个和王胖子一模一样的标记。

胡八一和王胖子则是因为进入了精绝古城被诅咒,雪莉杨进入精绝古城是为了找到被诅咒真相和雮尘珠,并不是为了找爸爸。小说中后来雪莉杨和胡八一他们经历千辛万险,终于找到了雮尘珠,破解了身上的诅咒。

电视剧评价:

《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的原著中,到处都有大场面的描写,从一开始昆仑山的大雪崩,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黑沙暴,再到精绝古城地下的鬼洞。而剧中特效做的很逼真,让观众们不禁对精绝古城里的各种场景充满遐想。墓室的各处细节,从壁画到石雕再到棺椁,每个场景都精益求精、惟妙惟肖。

《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将原著中的猪脸蝙蝠、水银小孩、火瓢虫等神秘生物进行了唯物化的处理。以片中坚持原则的村支书,心心念念要把所有的东西都上交给国家的这种“上交给国家”和“不拿古墓一针一线”的精神,贯穿全剧始终。所营造的这样的一个世界做到了极大可能尊重原著的诚恳态度。

“精绝古城”之谜

“精绝古城”到底有着怎样神奇的故事呢?

故事的开始,要从一位外国考古学者说起。清末民初那段时间,中国正饱受内忧外患之苦,而中国的腹地——新疆地区,因为地广人稀、气候干燥,大部分文物得以保存,成了全世界探险家、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最向往的地方。

1900年,一位名叫斯坦因(M.A.Stein,1862~1943)的英国考古学家,从印度经过克什米尔地区进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始第一次中亚探险,从此揭开了精绝古城发现的序幕。

1901年1月,他和他的探险队结束了第一次探险,来到了尼雅河绿洲。斯坦因这样描述尼雅河绿洲:

尼雅绿洲是由沿着从苏喀克附近山上流下来的小河两旁一系列小村庄和乡镇组成的,小河的上游叫做乌鲁克沙依峡谷河。下午3时以后,我来到了耕作区西部边缘的康沙利小村庄,再行2英里路远,就进入了尼雅巴扎所在的中心村镇,受到了当地伯克代表的热情接待,并且在街口附近一家巴依的房子里为我们准备了满意的宿处。正赶上尼雅巴扎每周一次的集日。虽然已近黄昏,可是在这长约八分之一英里的狭窄街道两侧,棚舍前仍显出一派热闹景象。巴扎上摆着很多从和田运来的干果和糖果、葡萄干,还有中原出产的茶叶及各种调味品,优质核桃和一种淡红色的葡萄则是当地出产的。人们似乎都正忙于为了过好开斋节而选购这些奢侈品。

尼雅绿洲,现在是民丰县城的所在地。这是一个处于沙漠边缘地带的小城镇,大约只有两万左右的人口。这里的人们,世代以尼雅河的水源和绿洲的土地为生。斯坦因笔下所说的“巴扎”,在维吾尔语中是“集市”“农贸市场”的意思。而正是这个“巴扎”,给了斯坦因发现“精绝古城”线索的契机。

一天,他的一位名叫哈桑阿洪(Hassan Akhun)的驮夫在“巴扎”上闲逛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个名叫伊不拉欣(Ibrahim)的当地农民从北方沙漠里带回来的两块写有字迹的木板。当他们把这些木板拿给斯坦因看的时候,精通八国语言、极具语言天赋的斯坦因立马认出,这些歪歪扭扭的文字,正是一种叫做佉卢文的印度古文字。

说到这个佉卢文,现在可能没几个人听说过。但是在古代,尤其是在秦汉时期,佉卢文可是一种在中亚地区广为流通的文字。就目前所知,佉卢文最早的遗迹,是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统治犍陀罗(中心在今天巴基斯坦北部的白沙瓦地区)时颁布的摩崖法敕。到了公元一世纪左右,当时的古印度贵霜王朝国力强盛,佉卢文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迅速渗透到了丝绸之路的各个角落,成为当时流行的通商文字和佛教文字,还一度流传到了当时的洛阳。

这种文字的书写也很有趣,它由252个不同的符号表示各种辅音和元音的组合,从右向左横写的,看上去就像蝌蚪。再后来,随着贵霜王朝逐渐衰落,佉卢文在公元四世纪中叶的时候就已经消失了,直到1837年才重新被英国学者普林谢普破解。

消失的神秘文字在新疆地区重新出现,敏锐的斯坦因立刻嗅出了其中暗藏的玄机。他在后来的《西域考古记》中回忆道:

曲折的字体,淡淡的墨迹,当时不能认读,但是握在我手里的文书是用一种古印度字体写成,印度发现的这一类字体的东西除去石刻而外,没有能更古于此者,那是毫无疑义的。仅由字体即可以决定我所要去的遗址的年代之古。

于是他按捺住自己的喜悦之情,买下了这两块木板,并不失时机地邀请伊不拉欣当他们的向导,并且保证,如果他能够把他们顺利带到发现木板的地方去,就可以得到一笔优厚的报酬。

连续几天的艰难跋涉,探险队经过了红柳树与野白杨林地带,路过了一个个专为礼拜者设置的避荫之所,穿过了一望无垠的低沙丘,终于在一片地势较为开阔的地带,见到了伊不拉欣之前捡到木简的地方。

从斯坦因后来留下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记录中,我们发现这里应该曾是一个古人的居所。因为年代久远,房屋内堆满了沙子,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座隆起的小台地。令人惊讶的是,这里所有的东西似乎都保持着原先的模样:房屋的立柱、门板、窗户,甚至屋外的栏杆,都摆在当年的位置,安然无恙;屋内的一些生活用品,比如陶器、铜镜、钱币等,也都摆放得整整齐齐。

更让人震惊的是,居所的储藏室里竟然堆放着厚厚的谷子,细细瞧的话,还能看到谷子上金黄色的绒毛。而斯坦因此行主要的目标——佉卢文书,一整叠一整叠地摆放在屋内的墙壁旁。

这实在是个伟大的发现。斯坦因按捺住激动的心情,花了半个月时间,兴冲冲地装了满满十几大箱子文物,全部运回了英国伦敦,其中就包含595件佉卢文木牍和汉简、皮革文书。

别看这数量听着不多,但却超过了当时已发现出土的所有佉卢文的总和。除此之外,斯坦因还带走了数量巨大的木、铜、陶、金、玻璃器和纺织品等遗物。

因为这片废墟位于尼雅河畔,斯坦因把它命名为“尼雅遗址”。

这“精绝古城”,就是斯坦因发现的尼雅遗址的别称。只是当时的斯坦因,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一开始,斯坦因也不知道是什么人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且留下了那么多文字。在研究佉卢文书的过程中,斯坦因发现里面经常出现一个叫Khotan的名词,有时候也被写成Kustana的形式。联系上下文,斯坦因推测这代表的应该就是尼雅古城所属地方的州府名称。因为这个地名的发音与古汉语“精绝”相近,所以斯坦因推测,Khotan可能就是汉文中的“精绝国”。

仅仅凭借一个佉卢文地名的推演,就将尼雅遗址和精绝古城联系在一起,会不会太牵强附会了?确实是,考古学是一个特别强调证据的学科,所以我们还需要一些更加直接有力的证据,比如在遗址中找到直接带有“精绝”二字的文书。

巧的是, 历史 的剧本就是这样安排的。1931年,斯坦因第四次进入新疆探险,再次来到这个让他梦魂牵引的地方。这一次,他从遗址中找到了26枚汉代木简(不是佉卢文简),其中一枚汉简上写着:“汉精绝王承书从……”,明明白白的“精绝”二字,昭示了出土木简的尼雅遗址就是精绝国的所在地。

尼雅,毫无疑问,就是《汉书·西域传》中的精绝国故址。

2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9-23 上午 03:48:54

    们可以看出,两千年的沙漠风尘也掩挡不住古城当年的辉煌。至少可以表明两千年前,在尼雅河下游沙漠腹地的三角洲上,曾是林木茂盛的绿洲,三角洲上水道众多,湖塘罗布,尼雅人在这里逐水而居。到底什么时候,尼雅从地球上消失的呢? 据推断,在距今一千五百年前,人类的活动对

  • avatar
    访客 2022-09-23 上午 01:18:03

    拉玛干沙漠,总的来说是气候非常干燥,降雨量很少。但是,每年的落南量并不完全相词,有的份降雨量多一些,有的年份降雨量却非常少。据现代气家字动。考察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年平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