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帝国既视感(黑客帝国视觉特效)

hacker|
119

一部动画电影,既视感和黑客帝国很像。里面有个大的机械建造者,还有一堆机械保安,跟人类敌对,这是哪个

《黑客帝国动画版》 The Animatrix (2003)

导演: 钟彼得 / Andy Jones / 川尻善昭 / 小池健 / 前田真宏/ 森本晃司 / 渡边信一郎

编剧: 莉莉·沃卓斯基 / 川尻善昭 / 森本晃司 / 钟彼得 / 拉娜·沃卓斯基

主演: 大冢明夫 / 克莱顿·华生 / 帕梅拉·阿德龙 / 海蒂·布雷斯 / Terrence 'T.C.' Carson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动作 / 科幻 / 动画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日语

上映日期: 2003-06-03(美国)

片长: 102 分钟

又名: 骇客帝国动画版

为啥人有时会遇到过似曾相识的感觉?某件事似乎发生过?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突然发现某件事你好像经历过、遇见过、或者亲眼见过?甚至当你意识到这个场景似曾相识,而接下来的发展也似乎被你预料到了?

这种情况和普通的似曾相识又有不同,因为你完全记不得到底什么时候发生过,甚至一度怀疑是否真的曾经发生过。

如果遇到过,请不要觉得自己太另类,因为全世界的人都遇到过。法国人称之为déjà vu,在中文翻译叫做既视感。既视感困扰了无数的人,也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好奇。有人估计,世界上有大约97%的人都曾经遇到过既视感的情况。这种有点玄幻的现象,让我们又好奇又担心。有一小部分人会因为既视感而情绪低落、抑郁,甚至不得不服用精神类药物。

对于很多常人来说,没有高深的科学知识作为支撑,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一些比较玄的东西。比如很多人会认为,既视感其实是前世遇到的事情,在今世恰好碰到了类似的场景。在《黑客帝国》里,作者描述那是一个机器统治人类的世界,可是机器打造了一个虚拟现实的世界,使人类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被控制的。而所谓的既视感,只是黑客帝国中的小故障。这个解释听起来很有趣,但终究只是科幻电影,不能作为科学的解释。

不仅我们,科学家也遇到过这种情况。那么,他们能从科学的角度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吗?

由于既视感所持续的时间都非常短,而且没有任何预兆,所以给科研也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目前来说,科学家们主要通过催眠和虚拟现实等技巧,尝试对既视感进行解释。

2006年,利兹记忆小组(Leeds Memory Group)进行了一项研究,试图在人为控制下再现既视感。他们通过催眠的方法为受试者创建一些比较简单的记忆,比如玩游戏、看某些特定的色彩或者文字等。并且催眠他们说,如果下一次在红色框内看到相同的内容时,他们会有很熟悉的感觉。

等到18名受试者脱离催眠状态的时候,其中10个人果然对红色框里的内容(以单词为例)表示有种特殊的感觉,甚至还有5个人一口咬定这和既视感的感觉一模一样。有趣的是,他们清醒时看到的单词,根本不是催眠时看到的。

利兹项目的研究员Akira O'Connor在《新科学家》上介绍了他们的研究,并且给出结论:既视感和人类的记忆是息息相关的。

可是,另一个研究小组的实验,却并不能支持这个观点。为了验证既视感是否与错误的记忆有关,他们请了21位受试者,在实验室中触发他们的既视感,同时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脑部进行扫描分析。结果显示,大脑负责记忆的部分(如海马体)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被激发。最有趣的是,他们竟然发现大脑中负责做决定的区域被激发了!

这个区域的被激发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因为二者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联系。对此,该研究小组给出的解释是:既视感可能是我们大脑对于某种内部思维冲突所给出的一种解决方式。换句话说,我们的大脑会像翻阅手机电话本一样翻阅我们的记忆,以寻找它们和眼前发生的事件有何不同,最终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混淆,导致我们出现既视感。

除了这两种说法之外,其他的科研人员也给出了他们的观点,总数不下于几十种理论。

有人认为:既视感的出现来自于我们大脑的故障。这种故障就类似于电路的短路,导致我们的大脑无法区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于是,当一件事发生的时候,我们的大脑没有把它存入短期记忆,而是直接放在长期记忆的“数据库”里。因此,就导致我们以为这件事是曾经发生过的。

还有人认为,既视感源于我们的错误记忆。他们指出,有些人的大脑会发生混乱,形成一种错误的记忆,这个机制类似于有些人会误把梦境当作现实的情况。不过,这个理论遭受的质疑比较多,信服者很少。

困扰着无数人的既视感谜题,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不论是玄幻的猜测,还是科学的理论,都无法完全证明自己的说法。看样子,这个问题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解决了。

Dream, Sweat Dream

本文所有观点与想法均源自个人浅薄的知识存量。

如有错误请君指正,如有冒犯请君担待,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趁着《盗梦空间》(Inception)重映还没结束,赶着和好友又一次观摩了这部诺兰的神作。再次观影,关于道姆最后是否处于现实之中,两个宅男产生了分歧。

好友认为,那个陀螺压根就是男主老婆的图腾,不是道姆的图腾,所以从头到尾他就没有清醒过,一直都是在做梦,电影的故事就发生在梦境之中;我认为,前半段是发生在现实世界的故事,而从道姆去招募队员准备大干一场时,在试药的时候就没有醒过来,电影的后半段是道姆的梦境。

关于最终道姆是否醒过来,网上很多分析贴,甚至有专业人士从片末播放字幕时加速播放音乐(《玫瑰人生》:用来同步唤醒的那一段音乐)来解密,认为最终道姆没醒过来。

当然了,网上胡诌居多,诺兰本人也说只要有道姆岳父在的场景都是现实。不过能引起影迷如此热烈讨论,不得不佩服导演讲故事的能力。

Whatever,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世界里,故事是个好故事,能博的观众开心就好。诺兰的新片《信条》(TENET)上映了,从预告片花来看,像是融合了《盗梦空间》和《记忆碎片》(Memento)的烧脑元素,至于诺兰会如何讲这个故事,让我拭目以待。

# 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

黑夜将人们在白日里的欲望化为各种奇思妙想装进梦里,在现实世界无法显现的事物都可以在梦中显现。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中所见是现实世界在梦境中的投射,这一观点的真实性至今仍然被包括心理学在内的认知科学专家所研究。

事实上,德国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其《梦的解析》(Die Traumdeutung)中有过对梦境中出现的“像”有所解释,但同时这本书也出现了如“本我”这样的哲学概念,因此,与其说这是一本心理学理论著作,不如说它是一本具有哲学内核的心理学著作。

《梦的解析》引入了“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是用于解析梦,然后引申到心理学,解读人们的潜意识在梦中的投射。不过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理论都建立在对人的性欲解构之上,所以曾经一度被打上“小黄书”的标签。

中国古代著作《周公解梦》(注解1:靠人的梦来卜吉凶的一本流传于民间的解梦书籍,共有七类梦境的解述。)一说为周公(周文王第四子,姓姬,名旦)所著。一说为孔子所著。

然而从内容来看它更像是一本民间异能人士编纂的“人间指南”,它以一套近似玄幻的说辞,对梦进行解读,进而指导人们应该怎样行动。可以说它并没有科学的对梦本身的分析,而只是将现实中的物与梦中的“像”进行了对应,然后比较附会的给梦境好的或坏的寓意。

如果说《梦的解析》告诉你“为什么”,那么《周公解梦》则是启发你下一步“怎么办”。总的来说还是反应当时有限的生产力水平和人们对世界的有限认知。不过这类玄学的东西在现代社会仍然很受追捧,星座运势、属相匹配、算命卜挂本质上都一样。

马克思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这为梦境的现实基础提供了相当理想的一种理论解释。我相信梦中所有一切皆有现实基础,或是长相奇特的人或物,或是情节夸张离奇的影像片段,仔细分析皆能找到现实中的对应物。

只不过我不是专业人士,就不在这里开黄腔的讨论了,但我相信无论是做梦,还是我们在现实世界的创造都有其物质基础,即我们所见所接触到的人、事、物,这些现实基础不仅给我们做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我们创造性劳动,尤其是创意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当然,以上两部著作是最常被国人提起的关于梦境的著作,不过他们关于梦的解释和描述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现在身处在一个真实的世界。

那么,要是反过来呢,我们现在正身处一个梦境之中,做梦的时候却是清醒之时?又或者,我们做的梦是我们的第二层梦境?

以上假设是科幻作品中常见的桥段,这些桥段稍作延伸便是“缸中大脑”的设定。

#   在现实世界边缘的试探,他可能意识到了我们身处的世界并不是一个真是的世界 #

“缸中大脑”是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美国哲学家,1926-2016)在其《理性,真理与历史》(Reason、Truth、and History)一书中,阐述的假想。其原本在于提出“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在这种困境之中?”的哲学疑问,但却被很多的科幻迷们戏称为“在现实世界边缘的试探,他可能意识到了我们身处的世界并不是一个真是的世界。”

“缸中大脑”可以这样描述:“一个人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

有没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的确,按照”缸中大脑”的设定被很多科幻影视作品所借鉴,代表性的作品当然是《黑客帝国》(Matrix),故事情节不在此处赘述。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关于计算机欺骗大脑的设定,”......明明什么都没有,但是我的大脑会告诉我这是一块多汁美味的牛排......”确实是对“缸中大脑”运行机制的最好解释,至于说外部计算机输入的信号为啥要让“缸中大脑”以为自己仍然身处现实世界的可能性有很多,也许真的会像《黑客帝国》中讲述的那样,机器人把人当作了生物电池,不过为啥要给“电池”模拟出一个虚拟世界让人费解,难道这是机器人的所谓“人道主义”?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玩意儿有个法国名字叫“déjà vu”。科学上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又被称为“既视感”,也叫“海马效应”,是人在现实环境中相对梦境,突然感到自己曾于某处亲历过某一情节的感觉。

小时候我曾天真的以为自己有预测未来的能力,长大后在一次和大学室友的聊天中才知道,大家都曾有过类似的体验。

之后随着网络资讯的发达,发现实际上几乎人人都有过这种经历。虽然不同的学科也努力对这种现象进行科学解释,但真的不是模拟系统因支线系统重启造成的程序循环?

物理学中曾经有一个结论很BUG的科学实验——光的双缝实验。当我们观察电子或光束通过双缝时发现电子是以粒子态达到侦测屏,此时侦测屏上有两个明亮的区域,这显示出电子和光是粒子态;当我们不观察电子或光束时,通过双缝后的电子或光束则会在侦测屏上呈现出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条纹,意味着干涉现象的发生,此时电子和光是波,而不是粒子。这也就是著名的光的波粒二象性。而光线通过双缝时是粒子态还是波取决于我们是否观察它……

  有没有觉得这个世界其实Bug还蛮多?

科幻美剧《西部世界》已经来到第三季,第三季中那个模拟出来的处于二次世界大战的世界真实感不可谓不强,但超负荷的运算也会导致模拟出错,出现一些在现实世界根本就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比如被扔出去的东西停在半空,经过几秒后再落地。

而我们可能就是模拟器上的一颗球,也可能是连接在一个计算机系统里的一个个“缸中大脑”。现实世界中一些Bug现象也在最近几年被陆续观察到,比如网络上那只著名的原地行走的猫。

好了,我们总结一下我们的问题:我们的世界真实的吗?我们将如何在这个让人搞不清楚真实还是虚拟的世界中体面的活下去?

关于这个问题我问过自己,也和朋友所过探讨,但是越往深了想,最终又回到最初的哲学三问,仍然无法直接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凭添烦恼。也许这就是没有Administrator权限的低阶玩家所处的尴尬境地。拿着白菜价的工资,操着卖白粉的心。

作为教师,同一门课程几乎同样的内容需要给不同的班级不断地重复讲解,一周两次到三次,这种酸爽谁能懂?也难怪身边很多从事教师职业的朋友会自嘲讲课讲到怀疑人生。这种因为频繁重复某种特定动作而造成的恍惚感的确让人怀疑。真的让人怀疑这是不是一个无限循环的噩梦。

#   可醒过来就真的美好吗? #

遭受不幸的人自认为正在经历一场噩梦,希望这场噩梦早点醒来;享受着世间繁华的人愿这场美梦永远不要醒来。

来自现实世界的暴击太多:高考失败、考试挂科、失业、爱慕之人被人横刀夺爱、投资A股高买低卖……。

《盗梦空间》中,在道姆招募新成员的那场戏里,一位老者指着7、8个正在分享梦境的人说:“对他们而言,这才是现实”。梦里的世界也许才是最美好的世界。

梦是现实的延续,梦是欲望的投射。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越来越少,过了爱做梦的年纪,即便艰难入睡,可连梦也没有了。

每天上床刷手机,困到不行倒头就睡,一睁眼天就亮了,一夜无梦。也许是不想在另一个世界醒过来。

无论现在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是它本来的样子还是计算机模拟的结果,对于普通玩家来说这个问题并不重要,我们终究是别人游戏里的互动玩家甚至NPC(对学生来说,老师绝对是NPC),又或者是机器人世界中的生物电池。

无论是真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努力工作(挖矿赚钱)、强健身体(打怪升级)、丰富生活(结交新朋友探索新世界)才是在这个世界里快乐生活之根本。在还能做梦的年纪keep dreaming。

至于我和好友关于电影的分歧,可能是在这个或虚拟或真实的世界里吃太饱。

愿大家夜夜好梦!

黑客帝国4影评

黑客帝国4影评如下:

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总结第四部那就是——如果创新是一部电影的灵魂,那么《黑客帝国4》乏善可陈;而如果创新未必是一部电影的灵魂的话,那么《黑客帝国4》值得一看。

对于一个看过整个系列,并且是黑客帝国影迷的观众,大概率会对第四部的过分模仿前三部而气愤。这当然也是电影的失败之处——缺乏创新性的故事和命题,缺乏对当下手机互联网世界的思考和映射。而故事则近乎完全取之于前三部。

利用尼奥的被束缚——尼奥的觉醒——真实世界的危机——唤醒崔妮蒂——下一部反抗矩阵。这个故事脉络,几乎会被所有的黑客帝国影迷所诟病。但公允的说,本片的科幻设置,还是有亮点的,比如墨菲斯的分子人,比如子弹时间。比如新的人类城市。但遗憾的是,这些科幻设置的亮点有限,亮度也有限。还构不成一个新的科幻增长点。

如果从怀旧的角度讲,本片可圈可点的同时,也有遗憾。其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雨果维文的加盟,使得史密斯和尼奥的相爱相杀,没了看点。同时,也没有了尼奥崔妮蒂和墨菲斯的铁三角。但不管怎么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美的权力转移几乎是客观的不可逆的规律,而好莱坞在大势之下,也显而易见的出现了十年的相对衰落。

电影剧情:

故事承接《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尼奥和崔妮蒂将以某种方式复活,继续与机械大军对抗。尼奥失去了记忆,但潜意识中无处不在的“既视感”时刻困扰着他,这使他痛苦万分。

尼奥接受了心理医生(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饰)的治疗,向其讲述自己的梦境,随后他服用了一种蓝色药丸。接着,他遇到了一个穿着像墨菲斯的人,墨菲斯给了他一片红药丸。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但是又无比陌生。时隔二十年,尼奥重返矩阵,这次,面对红蓝药丸,他会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跪求《黑客帝国》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观后感~要求将这三部影片融入到一篇观后感中,字数不少于两千字。

一口气看完《黑客帝国》三部曲,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本书,这本书叫《苏菲的世界》,在书中苏菲遇上了一位哲学老师艾伯特,苏菲随着艾伯特学习了从古自今所有重要的哲学家,终有一天,她意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虚构的世界,于是她跟着艾伯特逃离了书本,也就是逃离了作者的虚构。当时我就产生了奇异的感觉,如果我自己也是生活在一个被人虚构的世界呢,那么所有一切都不是自己想做的,而是迫不得已的,更确切的是任人摆布的。如果自己的世界的虚假的,那么周围人的世界也是虚假的,人类的历史也是虚假的,那么真实在哪里呢?

同时也会想起另一部美国电影,彼得威尔的《楚门的世界》,楚门从小到大生活在一个人造摄影棚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他所设,连女朋友都是,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不对劲,就好像电脑系统的漏洞一样。人类具有崇尚自由和揭露真相的天性,因此楚门也像苏菲那样逃出了那个虚假的世界。

但是这两个例子不能完全概括《黑客帝国》中所讲述的真实与虚无的关系。《黑客帝国》所要讲的东西也不仅限于此。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说,存在不等于活着。动植物也活着,它们虽然存在,但并不需要思考存在的意义。人是唯一意识到自己存在的生物。一个东西只是在己(in itself)而人类却是为己(for itself)。他还说,人的存在比任何其他事情都重要。我存在的这个事实比我是谁要更加重要。

海德格尔也指出生存问题总是通过生存活动本身来澄清的。人的本质乃是为了替这个在者保管在的真理而消耗。存在主义者人的存在必定就有人的意义,然而意义并不固定不变,意义随着此时此地的变化而改变。而虚无主义者则否定人的存在具有意义。

另一位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中阐述的是,西西弗受到惩罚,每天重复的要把同一块石头推到山顶,尽管这样的存在是荒诞的,但是他是幸福的。因为他不用去考虑的生存的意义,他的任务就是推石头。

《黑客帝国》就是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无论人生存于一个多么荒诞或者虚无的世界,他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在某种意义之中,如果有一些必须的事情去做,那么他是幸福的。

观众在看《黑客帝国》的时候,觉得一开始难以接受,我自己就先楞了一会儿,第一遍的时候根本没看懂,不过随着好奇变为一定要深入了解华卓斯基兄弟在描述一件什么事情的强烈的透视欲之后,我又坐下来看了三遍,我的意思是三部曲各看了三遍,我看着这个故事、不断的在展开、持续,然后自我解析,像这样的过程可以带给我更丰富、更深入的意义。这也是我们原有的架构,也是我们在第二集都同意的一些基础,其一就是要尼欧继续在母体王国中学习,而有更新更拓展的认知,他已经知道了有祭师的存在,并且代表一中女性,还有造物主,代表了较为雄性、理性与数理的方式,还有那个法国人,他拥有不可思议的,快乐的能力,一种糜烂的快乐能力,这个不断演进的母体,这些强调的因素在于母体就是三大界之一,这三界依然是分裂的,是分崩离析的。

尼欧一开始只是个真实的躯壳,后来变成瞎子,现在他看得见世界的光,他的确面对一个有光与能量的世界,在《黑客帝国》三部曲中,记得金色的光芒永远是心灵的象征,所以,他开始看到这个世界,一个光芒与能量的世界,他必须成为世界的光芒,而史密斯,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表已疏远的灵魂,史密斯用他的方法来撕裂与破坏,但他是属于邪恶的一方,而尼欧最后得投降,让史密斯进入他体内,然后尼欧进入史密斯,最后影片呈现给我们的

便是融合的画面。

在最后的二十分钟是最不能错过的,他们从躯壳的世界转换成蓝色,尼欧是瞎的,他看不到,他们向你显示,性灵的、光亮的世界,当他与之结合之时,就可拯救这些区域,这些处于战争中的区域,如过你朝这方向看,影片开始就是如此,我认为这是非常防御性的解释,然后你再回头看所有三部曲,你会发现这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它变成很有特色,突然间,这些事物,从法国人到祭师说的,“你看看?我是电脑程式,是机器来的” 你会目瞪口呆的说:“哇”,起初,这很惊讶,但它变成整体的一部分,而且紧密连接。

从创世大爆炸,到每一个母体的开始,在我们的文明中并没有这种现象,无论是美国文明还是世界文明史,要将《黑客帝国》三部曲作为一个完整的系列加以阅读或观看、诠释,这三部曲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每一部分都在对我们透露其他部分的内涵。

共有三界:身、心、灵。就是锡安、母体与机器三界,三大王国都持续的在改变与演进,我们很快就可以看到这类的演进,是以一种非常快的速度在进行。

若机器真正是在中心,若机器真正是纯洁的灵魂,那么是人类的堕落与虚荣,使机器因而转变,是人类造成的,不是机器造成的;当你否定灵魂,当你远离灵魂,当你对抗它,拒绝它,它就会像地狱之火一样出现,换句话说,它会像恶魔般想要毁灭你,换句话说,只要你对它友善,机器便会停止攻击,因为他们就像不再是受到上帝的爱拒绝的,或是被灵性拒绝,或是被灵性排挤,所以史密斯与尼欧融合为一,成为物质与反物质的共同体,机器停止攻击,光芒开始笼罩三界,

《黑客帝国》里的精神层次:华卓斯基兄弟是综合东方、西方、北方与南方的精神,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犹太哲学,可以看到禅学,还可以看到诸如此类的道家哲学,基督徒有个神秘论调:地狱是被上帝之爱拒绝的火焰。

真理回到根源,它没有回到世界,他真正的回到万物之源的基础,我相信他与崔妮蒂都是,母体正在转变,而机器世界恢复光明,照耀锡安,他们被整合,不再分开,不再处于战争中,最后的信念,但我总是相信,总是相信。

诚如各位所知的,这世上有两个非常普通,却有不同形式的,心灵解放教派,一个是释迦牟尼佛祖,另一个就是耶稣基督,耶稣基督的形态是神人合一,而其他人被拯救,但并没有得到光或性灵,然而在佛教传统或西方的秘教,包括神秘的基督教,每个人都有性灵,而且可被解放。

华卓斯基兄弟做的电影代表什么,在于他们将其他的变化做得很民主化,如果他们继续做下去,让每个人都拥有性灵,就像尼欧与崔妮蒂,这两兄弟有点像在玩弄这个观点,并将未来的观点留给观众,但在这部电影中有点像救世主留下的伏笔,当他们融合之后再拯救这个世界,让他们变得完整、痊愈,留下一部分的伏笔——救世主是民主化的,套入爱默生深奥的说法:“每个人深入的挖掘他或她的灵魂。”建立其独特的关系,与比他们更大的事物,尤其是拥抱爱的信念者建立其关联,这是在自然之中,这是在历史之中。

华卓斯基兄弟真的想收录一种丰富的哲学、心灵,社会,政治的论述,在这与众不同的故事中,这是令人敬佩的,视觉的刺激,那是突破性的,一种荧幕的呈现,这是一个伟大的作品,你可以从千百个角度和千百个方向来阅读,更好的是华卓斯基兄弟没在舆论上说出他们的解释,因为他们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另一件事是你也可以从动作片的角度来看,上千万的人看过也很欣赏,即使只是单纯的享受,欣赏艺术的乐趣也行,最好的是,你可以愈看愈深入,当我们谈论到海德格和奥义书及叔本华和柏拉图,爱默生,各位想想?华卓斯基兄弟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因为他们了解这东西,一个如此大成本的电影,绝对是稀有的,他们是在宣扬艺术,而不仅仅是票房。

曾有人说过:“这是一种现象,这不愧为不朽之作。”让我用爱默生的名言作为注解,爱默生说:“历史只是无稽之谈,倘若它与我自己的存在与转变无关”。换句话说,历史是自我的故事,而你说的就是教化,我相信我们有看到还有就是一种平等化,当人变成神,让神变成人类,而且不造成混乱,但失去神力之后,就只是一个平凡的他,一个落入凡间的神,那就是我们在这部影片里看到的,我要拿你跟我在一开始就指出的事,作为结论,我要大声的对影评家说:“ 不去了解整个三部曲,你就无法了解《黑客帝国》,他们在最后的二十分钟有许多的关键,我的意思是,谁会想到,机器是光的产物?“如果你能像我一样看到他们就知道他们是光做的”。

这部戏变成高竿的棋赛,不像一般善恶对决这类“好人/坏人”等无聊的东西,一般的电影大都如此,我想从哲学的层面来说,如果我们看威廉·詹姆士的著作《信仰的意志》,他的论述正好呼应克里佛的《信仰的道德》,我们就会发现信仰的中心,是一些状态,是在这些状态下,该信仰哪个,该相信什么,信仰的意义何在,就是在那种哲学的层次上,但却是以后现代主义的形式来表现,而且又兼具荷马的风格类型,从维吉尔、亚历山大波普到可斯卡山扎基1938年的《奥德赛》,我们开始在电影艺术里体察到政治美学,生存的价值,与心灵的复杂性。

我认为这部影片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电影之一,所谓的力作,都是呈现出来的影象,这是批评,以某种方式来说是对一个主权的控诉,是非常不同与维吉尔的,但同时他也涉及到我们个体的生活与其意义,以及我们群体的生活与各种权利组织的关键,权势的结构,顺应与服从的形式等等,

历史之作,必将带来历史性的转变,华卓斯基兄弟哪怕就只是导演了这三部电影,也必将永载电影史。

黑客帝国4好看吗

好看。

影片前半段的节奏和悬疑控制得不错,在没否定三部曲世界观设定的同时,巧妙地运用了类似于《瑞克和莫蒂》第四季第6集,用一整集去调侃好莱坞经典叙事节拍。

影片中段回归到三部曲世界观故事轨迹,观众也终于能看到机器世界经过了几十年的更新进化,以及锡安迭代的IO世界。

影片后半段转换另一种视角,观众能看到在后三部曲时代,人类和机器已经进入到一种非必要剑拔弩张的智慧里,而与此同时,机器或人类,两者之间形成了更紧密的依存,影片想要继续对曾经人机概念的议题进行拆分和重组,已达到一个新矩阵的世界观。

正如影片结尾架构师提出的,绝大部分人并不会太多愁善感,更多的人希望自己活在舒适圈。

剧情简介:

故事承接《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尼奥和崔妮蒂将以某种方式复活,继续与机械大军对抗。尼奥失去了记忆,但潜意识中无处不在的“既视感”时刻困扰着他,这使他痛苦万分。

尼奥接受了心理医生(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饰)的治疗,向其讲述自己的梦境,随后他服用了一种蓝色药丸。

接着,他遇到了一个穿着像墨菲斯的人,墨菲斯给了他一片红药丸。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但是又无比陌生。时隔二十年,尼奥重返矩阵,这次,面对红蓝药丸,他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3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9-28 上午 09:05:55

    个人都有性灵,而且可被解放。华卓斯基兄弟做的电影代表什么,在于他们将其他的变化做得很民主化,如果他们继续做下去,让每个人都拥有性灵,就像尼欧与崔妮蒂,这两兄弟有点像在玩弄这个观点,并将未来的观点留给观众,但在这部电影中有点像救世主留下的伏笔,当他们融合之后再拯救

  • avatar
    访客 2022-09-28 下午 01:58:04

    人都有过“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玩意儿有个法国名字叫“déjà vu”。科学上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又被称为“既视感”,也叫“海马效应”,是人在现实环境中相对梦境,突然感到自己曾于某处亲历过某一情节的感觉。 小时候我曾天真的以为自己有预测未来的能力,长大后在一次和大学室友的聊天中才知道

  • avatar
    访客 2022-09-28 上午 11:21:18

    对应物。 只不过我不是专业人士,就不在这里开黄腔的讨论了,但我相信无论是做梦,还是我们在现实世界的创造都有其物质基础,即我们所见所接触到的人、事、物,这些现实基础不仅给我们做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