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记录伊拉克(伊拉克打仗微信聊天)

hacker|
136

切尔西·曼宁的告密事件

早前举报曼宁罪行的是一名著名黑客阿德里安·拉莫。他和曼宁在网上相识,对方主动爆出自己窃取并泄露机密的过程。拉莫随即报告了五角大楼,交出了和曼宁的聊天记录。曼宁称,他将披露阿富汗战争的“真相”。

29岁的阿德里安·拉莫曾是一名顶尖黑客,他的受害者大名鼎鼎,例如雅虎、花旗银行和微软公司。2004年入侵纽约时报内部网络令拉莫一举成名,但也为他招来牢狱之灾。如今拉莫已金盆洗手,成为一名得过奖的新闻记者,是一位良好市民。

“嗨……你好……我是一名军事情报分析师,在巴格达东部服役……”“Bradass87”一上来就自报家门。军事情报分析师?这一身份让拉莫提起了精神,尽管它真伪难辨。

“要是你8个多月里,每周7天,一天14个小时可以不受限制访问机密网络,那你会怎么做?”“Bradass87”是如此坦诚直接,似乎有诸多秘密压抑在心中,急于找人一吐为快。拉莫始料不及:过去他的黑客对象都是大公司,从未想过窃取国家机密,当前竟有人要向他大爆军事情报,这到底是香饽饽还是烫手山芋?接下来的5天,他逐渐赢得“Bradass87”的信任,这位仁兄透露的一切让拉莫对其真实性确信无疑。

专家解释说,布拉德利的工作性质决定,他肯定拥有某些权限进入保密IP路由网络(互连计算机网络系统,被美国国防部用于传输分类信息),但美国军事人员、文职雇员和合同兵都有权进入该网络。对布拉德利其中一项指控是,他将机密文件传输到私人电脑上。美军“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射杀记者视频网上曝光“维基解密”2010年4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视频内容。

视频拍摄日期为2007年7月12日,记录阿帕奇飞行员和地面控制人员的对话。飞行员当时说,发现巴格达街上有武装人员,请求开火。视频画面显示,街上有两人看似持枪,但大多数人没有武器。

然而,阿帕奇飞行员告诉地面控制人员,他们发现“至少5至6人拿着AK-47型突击步枪”。

射击结束后,视频中出现两个人对话的声音,一个说“瞧瞧这些死了的家伙”,另一个声音附和道“漂亮”。

包括路透社伊拉克籍摄影记者纳米尔·努尔-艾尔丁、司机赛义德·查马赫在内,多名手无寸铁的人在空袭中丧生。 驻巴格达美军在一份声明中说,曼宁上关押在科威特一个军队监狱,眼下面临两类罪名指控。

第一,他涉嫌违反陆军规定,“把机密文件转移至私人电脑并擅自在加密电脑系统中安装未经许可的软件”。

第二,他涉嫌“传播、传输国防信息至未经许可的消息源”,“明知可能会损害美国利益,还泄露涉及国家安全的加密信息”。

美国陆军一个类似大陪审团的机构正考虑是否让曼宁接受军事法庭审理。

法新社报道,曼宁面临12项触犯美国军法和刑法的罪名指控。如果所有罪名成立,他最多将获刑52年监禁。

数字遗产:死后再“社死”一次

来做个选择题吧:

假如有一天你死了,你会让人继承你的数字遗产,还是一键清空全部数据?

近日,苹果正式启动 “数字遗产计划”,再次把这一话题送上了风口浪尖:

假如你用的是苹果手机,又恰好将系统更新到了iOS15.2版本,你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功能——“遗产联系人”。

在这里,你可以指定5个人成为你的“遗产联系人”,并在设置完毕后向他们发送短信:

“小黑,我已将你添加为我的遗产联系人。在我去世后,你可以访问我账户中的数据。我已和你共享访问密钥,它会自动存储在你的 ‘账户’设置中。我若不在了,你可以使用此密钥访问我的 iCloud 数据。”

正如这条短信所说,在你去世后,他们只要出示你的死亡证明和访问密钥,便可以查看你手机里的iCloud数据,包括照片、视频、备忘录、文稿、个人信息等。

那么问题来了:你会设置吗?

恭喜你,

死后再“社死”一回

当我告诉妈妈“苹果推出了数字遗产计划”时,她表示还得花时间想想让谁来继承,而我不是她的第一人选——

可见,对一个分配者来说,数字遗产不仅有死后泄露隐私的风险,还可能在生前加剧家庭的分崩离析。

开个玩笑。不过,一个流行多年的互联网段子,或许可以概括大部分人对数字遗产的态度:

“如果有一天我出了车祸,走在马路上不幸被车撞飞,我也一定要在空中先清除手机里的聊天记录,才能放心地昏倒在地上。

毕竟古话说得好,‘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其实,数字遗产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

早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便在《保存数字遗产宪章》中提出:数字遗产是特有的人类知识及表达方式,它包括文化、教育、科学、管理信息、技术、法律、医学以及其他以数字形式生成的信息。

通俗地说,我们可以把数字遗产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财产类”遗产,那些肉眼可见“很值钱”的东西。

比如你的支付宝余额、王者荣耀的绝版皮肤、有效期还剩一周的网X云会员、NFT虚拟艺术品;除此之外,创作者们的数字专辑、摄影作品、设计图、个人专利等“虚拟资产”,也可归入这一分类中。

一类是“精神类”遗产,大部分卖不了钱,却对当事人有特殊的意义。比如你的各大平台账号(微信、QQ、微博、豆瓣、虎扑),以及这些账号里的聊天记录、个人日记、浏览 历史 等。

显而易见,人类最想销毁的数字遗产,是后者。

不少人表示,比起“遗产联系人”,人们更需要的是“一键清空”功能——

在你死后,一旦有人试图访问你的手机内容,系统就会自动格式化手机,一键清空你在互联网留下的所有痕迹。

社交软件Snapchat的“阅后即焚”功能,就是吃准了注重个人隐私的社交需求,才在社交网络中风靡一时;大热日剧《人生删除事务所》中,主角团也为死者们提供着相似的服务:

作为一个将死之人,你可以委托人生删除事务所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在你死后,删除/保留你在手机、电脑等设备上的数据——事实上,日本确实有公司提供过此类服务。

至于为什么人们执意要清除数字遗产,人生删除事务所给出了一个答案:

社会 总是期望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人格,表里如一。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不如意的时刻,也有不为人知的秘密。而这些难以启齿、不便分享的事情,往往都被隐藏在电子设备里——

在公众面前闪闪发光的优质偶像,翻开他们的聊天记录,或许也能找到偷税漏税、出轨嫖娼的证据;

朋友圈里的你,可能是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微博小号中的你,却可能每天都在吐槽领导、释放戾气。

可想而知,没有什么事情,能比死后暴露隐私更“社死”了。

要知道,这类人最想瞒住的一批人,往往就是身边的人(朋友、亲人);而这一批人,偏偏又最有可能成为他们的遗产继承人。

换作是你,你会愿意让他们继承你的数字遗产吗?

支持数字遗产的人,

都在想些什么?

一个事实是,尽管还存在诸多争议,但不少人已经对数字遗产持开放态度:

早在2012年,南都周刊的一项调查结果就显示:有52.19%的人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够继承自己的数字遗产。

而2021年发布的《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越来越多人将微信、QQ、 游戏 账号等条目列入遗嘱,有21.35%的90后希望自己的数字遗产能被继承。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支持”继承数字遗产?

我们不妨从几个经典案例说起。

2004年,美国男子艾斯沃斯在伊拉克执行任务时不幸身亡,他的父母希望能进入儿子的雅虎邮箱,以保留与儿子相关的回忆。

因为被雅虎公司拒绝,他们将后者告上了法庭,最终法院的判决为:不提供密码,但会将邮件内容刻录在一张光盘上,送给当事人的父母;

2011年,中国辽宁的王女士,因为丈夫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希望腾讯能提供丈夫的QQ密码,以从中获取与两人相关的信件和照片留念。

但腾讯方的回应是,要拿到密码,只能通过“找回被盗号码”的方式进行操作。

从这两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数字遗产存在的必要性和争议性:

对艾斯沃斯的父母和王女士来说,逝者留下的数字遗产,为他们提供了追思的渠道:不论是亲人的合照,还是往来邮件,都可以成为后人的一种寄托——

现在很多人的朋友圈都是仅三天可见,试想一下,一旦你死了,亲人哪怕想从朋友圈中寻找回忆,也将成为一种奢望;

另一个关键问题在于,互联网企业每年光是储存用户信息,都需要花费极大的运营成本,所以如果一个社交账户长期处于无人使用的状态,就会面临被注销的结局。

因此,大部分人对数字遗产的争取,并不是为了窥探他人的隐私,而是为了保留亲人在这世上留下的最后一点痕迹。

但数字遗产,也不是这么一两句话就能让人继承的。

如果仔细阅读过各大平台的用户条款,你就会发现,用户实际上拥有的,是社交软件的使用权,而所有权在公司手上。

“未经我司许可,不得赠与、借用、租用、转让或售卖账号”——能不能让人继承你的数字遗产,你说了不算;

与此同时,你应该也留意到,各大平台都与用户签订了“隐私保护”条款。

因此,平台是有法律责任和义务保障用户个人隐私的,而一旦允许他人继承数字遗产,就意味着平台将用户隐私交给他人,首先就违背了通信秘密保护原则——

同时,这也意味着平台需要负责审核继承人的真实身份、明确他们可使用的遗产范围,这不仅要消耗大量的技术与人工成本,还得承担审查过失可能导致的民事损害赔偿风险。

因此,这也让数字遗产的发展之路“阻碍重重”。

2018年的Facebook一案,则将数字遗产这一话题再次推向高潮:

2012年,德国的一位未成年少女在地铁站不幸身亡,但根据仅有的现场监控和目击者证词,警方查不出具体的事故原因。

于是,女孩的父母希望能登录女儿的Facebook账户,看看上面有没有什么线索,但Facebook以保护个人隐私为由,拒绝提供相关内容。

于是女孩的父母起诉了Facebook,此案经过三审三判,终于在2018年有了结局:

根据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Facebook需要向女孩的父母提供相关信息。

其中讨论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点:

让死者的亲人继承数字遗产,会不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换句话说,张三跟你一起吐槽过父母,结果在你死后,这些聊天记录到了你父母手上,那谁来保障张三的隐私权?

在此案中,德国联邦最高法院认为,让亲人继承数字遗产,并不违背他人的相关权益。因为在互联网中,人们发出信息的那一刻,就应该意识到有暴露风险——

张三发给你的聊天记录,本来就可能被你截图转发给另一个人,也可能刚好被其他在现场的人看见。

而Facebook一案的最大意义在于,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做出的最终判决,在某种程度上,第一次对数字遗产被继承的合理性、合法性做出了肯定,具有开拓性的 历史 意义。

数字遗产怎么分,

也不是你说了算

如果我今天想立个遗嘱,分配自己的数字遗产,需要经历几个步骤?

2021年10月,B站up主@当下频道 前往中华遗嘱库,亲身体验数字遗产遗嘱的相关办理流程——

结果,视频中的小姐姐前后一共花了2个月的时间、花费了4位数的费用,才完成了数字遗产的“分配”工作。

一个事实是:分配数字遗产,不只是留下账号密码这么简单——

由于相关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对于数字遗产的使用范围和继承方式,每个社交软件都有各自不同的规定。

因此,如果你直接在遗嘱上写下“我宣布由XXX继承我的B站账号”,这样的一段话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

在确立遗嘱之前,你还得先向各大社交平台咨询他们的相关细则:

比如,微信到现在还是没有继承账号这一说,亲属只是可以通过出示死亡证明等相关文件,转移逝者在账号中剩余的金钱财产;

而Facebook最新公布的规则是,人们可以指定一位信任的人,在死后继承自己的账号,而“继承人”可以修改封面图片、通过好友申请等。

另一方面,你还得确定立下遗嘱的数字遗产真的属于自己,不然容易闹出大乌龙。

2010年轰动一时的“屠龙刀”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男子陆某沉迷网络 游戏 ,并且拥有顶级装备“屠龙刀”,价值5万元。后来他因车祸不幸身亡,妻子李某在继承他的数字遗产时,却意外遭到了第三个人的抗议——

原来,陆某在 游戏 里还有一个“妻子”杨某。“屠龙刀”是他与杨某在完美配合下获得的装备,也由此引发质疑:“虚拟财产,不就该由虚拟亲属继承吗?”

最终,法院判决两位女子各继承“屠龙刀”50%的份额。

总之,数字遗产还存在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不过,在未来,数字遗产的分配,还有很多新的可能: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博格曾提出,未来的数字遗产,可以设立一个具有“失效时间”的继承机制:

按理说,日记会泛黄、墨迹会消失,“我们也应该建立一个渐变的遗忘机制,允许信息随着时间逐渐‘分解’或‘锈蚀’”。

另一个有趣的做法是,就像捐献眼角膜一样,你也可以选择在死后捐献自己的数字遗产——

美国的互联网档案馆、新加坡的国家图书馆,早已开始将有价值的网页、多媒体文件收入馆中,人们可以捐出自己的数字遗产,为 社会 学等领域的研究做出贡献。(前提是有价值)

数字遗产,还有可能让你得到“永生”: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新浪微博宣布,将收录所有微博内容作为数字记忆和数字遗产进行保存。

当时就有人表示想到了英剧《黑镜》中的情节:如果储存的信息足够丰富,利用这些数字遗产,我们说不定能还原一个和死者一样的机器人出来。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你会怎么处置自己的数字遗产?

参考资料

[1] 德国数字遗产继承的法律规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查雁翎

[2] 我国数字遗产继承问题研究︱崔灿

[3] 谁动了我的数字遗产︱沈玎

[4] 你会删除你的数字遗产吗?︱孙晨曦

你死了,你的微信号应该怎么办?

清明节虽然过去好几天了,但是对互联网这一代人来说,都不免有一个隐忧。

请尽早把重要的硬盘交给我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现在,网络用户还是以年轻人居多,暂时不用考虑“怎么没了”的问题,但越来越多的父母一辈也加入到微信群里,给自家孩子分享养生秘笈。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10-39岁年龄段的比例达到75.1%,10岁以下低龄群体和40岁以上中高龄群体的占比均显著提升。

于是就不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2015年11月,广州一位陈阿姨的老伴辞世,夫妇二人曾到许多国家旅游,老伴在朋友圈里留下了大量风景照。当陈阿姨想打开老伴的微信下载照片时,却因为不知道密码只能作罢;

2010年5月,山西王先生想把父亲生前的网络日志、照片等资料下载下来作为纪念,但腾讯公司要求他提供逝者本人的基本资料和联系方式,还需要提交号码的使用资料、密保资料,并邀请父亲QQ里的好友为其“作证”,否则就无法得到密码;

市民张先生曾帮已故母亲在某社交平台上购买过基金,结果要取出的手续太繁琐,最后只能是“人没了,钱没花了”,三四千块就封存在账户里。

假如你有一天不幸归西,你的QQ号码、聊天记录、日志、照片乃至宠物、Q币等一系列腾讯产品,对方并不会给你保留下来。依据是这个:

然后可以看一下这个:

这就是传说中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99%的用户在装软件时都会直接打个勾同意,而绝不会像神经病一样逐字阅读“软件许可协议”。

而当亲友想处理这类“去世账号”时,鹅厂乃至国内大多数软件商家都会告诉他“遇到此类情况可通过客服渠道和公司联系,将依据用户协议和法律法规处理”。换句话说,就是可以合法地删了你的数据。

不难看出,一些软件和社交网站并没有把问题考虑周全,至少并不完全适应中老年群体。当然,这其中有运营商自己的考量,比如确实是在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另外可以通过清除数据来提高运行速度,并减少公司管理账号的负担。

一些上网的长者觉得,在网上留存的照片、文字、种子(划掉)和资金等,如果后辈喜欢,完全可以作为遗产留给他们。但这类数字财产并不像现实中的遗产那样,留下一纸文字就能化解。

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账户、密码等数字信息属于个人信息,而非物权法上的个人财产,这类信息能否继承,还需要法律予以明确;而社交账户中的资金余额属于私人财产,可以依据法律继承。不过,如果继承人不知道账户、密码,公司又拒绝提供相关信息的话,就只剩下扯皮了。

所以,数字财产的保护和继承,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未雨绸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账户、密码告诉一个信任的亲友,或者在一个神秘的本子上留下线索让后人去推理。时不时另做一份备份也很重要,硬盘这东西并不是完全可靠的。

当然,要是有不能见人的文件夹,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Facebook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虚拟墓地

对于死者的网络财产处理,忍不住要夸一夸那些国际化的大公司了。

一方面是成熟的企业对各种情况有完备的应对方案,另一方面,他们遇到这类纠纷比较早。

2005年,美国士兵贾斯汀·埃尔斯沃思在伊拉克阵亡。他的父亲随后向雅虎公司提出,要求拿到他在雅虎上的账号、密码,以便得到儿子的留言、照片和邮件,借此满足家庭的怀念之情。然而雅虎以侵犯隐私权予以拒绝,并表示用户协议中写明长期不用的账户将被删除。双方最终闹上法院,法官判决雅虎将士兵的电邮移交给他的父母。

这个案件,拉开了关于“数字遗产”各种撕扯的序幕。

比如全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先听好的吧。假设你现在30岁,那么80年后你驾鹤西去时,QQ、微信的账号不知会传到哪个00后的手里,然而Facebook的账号,还是你的哦。因为Facebook不会删除去世用户的资料,这些账号会自动变成“纪念版”供他人缅怀悼念。

坏消息是,Facebook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虚拟墓地。

目前,Facebook在全球拥有超过15亿用户。有人通过人口年龄分布和各年龄段的死亡率,算出今年Facebook上将有97.2万用户死去。另外,2010-2012 年Facebook 的死亡用户数分别是38.5万、40.9万和58万。

果然,地球越来越不让人活了。

于是有统计学家算出,到2098年,Facebook上的死亡用户数量将超过活人,成为名副其实的“非死不可”。额,入华的事还是缓一缓吧。

就算将已故用户的页面做成专门的“纪念版”也不讨好,许多家庭更希望获得亲人账号的控制权。但账号是不能直接删除的,唯一方法就是得到密码、登录账户后将其关闭。不知道密码的话,还得上法庭。

为了免除这类麻烦,Facebook在2015年2月专门修改了针对去世者账号的新政策,允许用户指定一个联系人继承账号,在他们死后管理账号的部分内容,也就是在注册时增加了“遗赠联系人”(Legacy Contact)的选项,此外,用户也可以选择在去世后自动删除账号。

作为遗赠联系人,有权管理死者的账号,让其主页变成电子墓碑。他可以在纪念页上展示一条消息,改变资料、照片,甚至可以代表死者回复新加好友的要求。如果能取得更高权限,联系人还能下载死者曾发布的状态和照片。但他不能获得私信,不能编辑死者之前发布的状态或朋友的评论,更无法注销账户。

早些年,Google也推出了类似政策,支持用户选择数字遗产继承人,财产包括Gmail、云存储和其他服务数据。这就相当于让你的好基友到你的数字墓地去看坟。担心,万一你和这位联系人一起旅游、一起被车撞、一起挂了该怎么办······

Facebook和Google在数字遗产的处理上算是走在前列,其他大公司的对策则各有不同,比如微软可以给家庭成员做一张记录用户生前操作数据的光盘,然后封存账号,家属需要提供授权书和死亡证明;Twitter、 Instagram和LinkedIn的做法类似,家属主动联系并证明自己与死者的关系后,就可以要求关闭账号。

不走寻常路的当然是苹果。如果用户希望继续使用逝者的手机或平板,就必须提交死亡证明文件以及证明自己拥有处理逝者数字内容的权利。而一旦逝者只在一台设备上保存了数据并设定了密码(运行iOS8及更新的系统),那苹果公司也无能为力了。

所以前些日子FBI要求苹果解锁一台罪犯使用的iPhone时,苹果就是不从。而你在iTunes中下载的音乐可以在去世后撤销,iCloud内存储的电邮以及数据也会在用户去世之后被删除掉。

于是,演过《龙胆虎威》的布鲁斯·威利斯得知自己花了几千美金买的音乐没法留给女儿,正打算对苹果提起诉讼。

在虚拟遗产上,外国的月亮更圆吗?

表面上看,在美帝和大公司去争这些数字遗产,好像打官司的胜算还挺大。但实际上,世界各国都还没拿出对数字遗产明确的法律。

在美国,马萨诸塞、威斯康星、康涅狄格等几个州有明确规定,遗嘱的执行者有权获知亡故人的网络账号,但这样的条文明显违背了科技公司与用户之间的隐私保护协定。关于“数字资产”的定义也是争议不断,比较宽泛的说法认为,凡是人们储存在网上、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为数字资产,这就包括了你的各种账号、文件视频照片日记等资料以及音乐、电子书、网游装备等等。

也就是说,你在Dota里得到了一把绝世的碧血屠龙大宝剑,挂在淘宝上标价20元。如果是现实中的实物,你就拥有这把剑的专有权,而如果属于数字资产,合法性就值得推敲。因为一旦认可前者,就要认可虚拟财产的合法性,但没有哪个国家敢把虚拟财产列入法律保护的范围,否则,就等于认可网游公司拥有了印发钞票的权力。

想象一下需要买个包子都要花Q币将会多么恐怖。

既然如此,对于网络资产的处置,最好还是防患于未然,把想留下的东西告诉信任的人,不想被人看到的隐藏好,这样就避免了后面的很多麻烦。

从伦理的角度出发,在现代社会,生命的结束可并不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那些社交网络上不再亮起的逝者头像最初带给人的是怀念,时间长了就会变成一种负担——本来应该忘却的,却时常不经意地提醒你回想过去。

然后突然有一天弹出个状态更新或者生日提醒,那感觉,是不是还挺酸爽?

有一通过QQ加我好友,自称是美国军人在阿富汗维和,他请我帮忙,向联合国发邮件邀请他来中国度假,并要

这么巧,我最近也加了一个自称是美国军人的老外在英语聊天。起初我只是想找个人练习英语,但觉得他肯定是个骗子。他说他是在叙利亚执行了一年多维和任务的51岁的军官,美国家里有一个12岁的儿子,妻子去世五年了。前几天说什么儿子生病了,他没法寄钱回去,说是网上被监控,不能在网上转账,而唯一的朋友跟他一起在叙利亚维和部队。所以要求我帮忙给他儿子寄钱,还说要娶我,那也是我儿子。要我寄钱到西联银行。一次我偷偷打开视频,的确是个老外。跟他所发过的照片相貌一样。但这并不能排除照片PS过。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连我都PS过图片,所以并不相信这个。果然不出我所料,他真的提出了要我寄钱,而且已经快一周了,居然还说他儿子没去医院,在等我寄钱救命。我真是服了。他还在执着的等我寄钱,我一直说银行不给办理这些业务,寄不出去。但是他还是不肯放弃,还给我查了哪些银行可以办理,不停的出主意,让我去办理。另外,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有人也在同时跟他聊天,跟我说,他前几天居然要她送他儿子礼物。她直接拒绝了。我想报警把这种外国骗子抓起来,但是找不到地方报警,而且,即使报警,可能在我没有财产损失的情况下,警察也不会受理吧。这种外国骗子,太可恶了。真心提醒大家,希望我们中国人不要被骗到,尤其是中国的女性,千万不要虚荣,不要贪心,不要相信这种网络上的外国人,他们真的是骗子。就算是给你寄什么礼物,也一定是骗钱的。中国不是有句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吗?所以千万不要相信。

最新的冷笑话,或者简短一些的爆笑的笑话。

经典口误

一不熟的同事和我聊天,聊的内容无聊至极,净讲他和他女朋友怎么

啦怎么啦。我无言以对。

待他讲了半天之后,看着我,意思可能是,他说这么多,我总该表表态吧。

一瞬间,实在不知说什么,脱口竟然问了一句:“你女朋友是女的吧?”……

考试老师发卷子,后边的女生多拿了一张,高呼:“老师,我有了,我有了!”结果坐他旁边的男生说道:“是我的,是我的!”……

一次,我去买早餐,排队时发现平时不苟言笑的老板也在排队,于是非常紧张,打过招呼后,对厨师说:“师傅麻烦来一杯包子,两个奶子!”……两年来第一次听老板笑那么大声。

那天去买西瓜,听见有人在问卖瓜的:你的西瓜有皮吗?

政治老师有一次讲课的时候说:“下面我举个比方”,然后觉得不对,又说:“打个例子”

同学向我解释如何拨打某查询电话。我想问问那边接电话的是真人还是语音,竟说成了:“接电话的是活人还是死人呀?”

大三那年我同学去卖鱼的商场打工。客人拿了挑好的鱼,我同学很温柔地指着杀鱼台对他说:“你过去,有人会把你杀掉。”……

老师嘱咐我们:“春游坐车时老实点,别总把头和胳膊扔出去。”……

那天想喝汽水,赶几步朝冷饮摊想说来瓶汽水,不料看见跟前放着的啤酒,一急竟说:“老板,来一瓶屁水!”………

我们一个同事,他去考驾照时,对考官说了一句经典的话:报告仪表,考官正常!……

MM告诉我肯德基新出的“骨肉相连”,要我带她去吃,那几天北京巨热无比,我昏昏沉沉,到了餐厅,我对微笑的肯德基小姐来了句:“请给我两个‘血肉模糊’,谢谢!”……

一次文艺晚会,主持人上台报幕:下面请欣赏:新疆歌舞,掀起你的头盖骨!毛骨悚然!

老虎不发猫,你当我是病危呀!

上高中时,课堂纪律混乱,老师一怒之下揪起XXX,说:XXX,你给我站墙上去!全班暴寒!

我:“那是我们物理老师……”

同学:“教什么的啊?”

我:“化学……”

我们宿舍一个人喝多了要去尿尿然后带出一句冷话:“尿喝多了,酒就特别多。”

初中文艺晚会,抢答题环节。

女主持:“大家注意了,不要抢的太快。等我说完开始在举手!”然后开始念题目,说,“现在开……”

这时候,一个选手就抢答了。

主持人就说:“这位同学太着急了一点。我‘始’(屎)还在口里,你怎么就抢了……”

上学的时候有一天一个电话找我,同学接完递给我说:“你妈找你。”

我一边接过电话一便随口说到:“男的女的”

大家狂笑。我被笑了4年……

同学的高中同学(一男生)走进面馆很酷把头发一甩:“老板,二两葱不要米线!”完了还加一句:“多下点米线啊!”

老板:“……你到底是要米线还是要葱?”

有一次寝室里同学的老妈打电话过来,我习惯说“他不在”,但是这一次我想说的的是“已经出去了”。结果说出来是:“他已经……不在了……”

我们大学的校长以前教我们书法,在讲起他的经历时,讲到本命年,要穿红色的,他说:“那年,我什么(红色的衣服)也没穿。”结果全班狂笑。

还有一个,初中的时候我们用的是电铃打下课钟,有次刚下课,电铃正响着,老师还在,突然一个上课睡觉的男生突然就从座位上弹起来了,一边还张牙舞爪的大叫:“妈!快起来做饭了!我该去上课了!”……

高中要求穿校服,我们男生有时候只穿校服上衣,有一次集合,同学校服穿的不整齐,班主任大怒:“没穿裤子的都给我站出来!”……

大学去工厂金工实习的时候,工人师傅分配机床时说:为了安全起见,我门尽量保证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一张床。当时所有男生爆笑,女生脸红。实习期间,几乎所有的用车床的活都是我和偶同床的女生做的,最后考虑到她什么都不会作的话师傅检查起来不太好,偶劝她练练手,谁知道她说:我已经习惯让你干了。当时偶爆寒不止。

一个朋友去饺子馆,问“水饺(睡觉)一碗(晚)多少钱?”只听服务员小姐“呸!”了一声,说道:“不要脸!”……

上自习的时候,大家都在看复习,GG对MM说:“我刚背了单词,帮忙默写一下。”MM不想默,GG就求她,你(摸)默我吧,(摸)默我吧!!结果MM实在忍受不了,大喊,“老师你看我不想(摸)默他,他非要我(摸)默”……

有一天去同学家吃饭,喝了点酒,她爸爸忽然进来了,本来是想喊叔叔的,结果说错了,说:“爸,来座!”

我同事跟人争执,急了张口来了句:“你以为我吃饭长大的啊?”我一直纳闷他到底吃什么长大的。

上机课,一位同学机子有问题,于是大喊:“老板,换机子!”全班木然。

和我姐姐去李宁买鞋,我姐一开口:“小姐,这鞋多少钱一斤?”

偶高中,放学和偶MM一起回家,校门口看到一卖烧烤的,MM说要吃牛杂,因为烤架前人比较多,偶怕老板听不见,于是偶大声喊道:“老板,5串牛鞭!”然后一片寂静,三秒钟后所有人一起暴笑。偶巨尴尬……最尴尬的是MM接着问偶“牛鞭是什么”偶只好非常非常小声地回答MM:“牛鞭就是牛尾巴啊”

上班的厂车上,MM问我:“我的电脑不行了,老是死。”我说:“那你回去查查病毒看,记得要升级杀毒软件。”

第二天一大早,车上又见MM,偶随口问了句:“查过了没?怎样?”然后MM大声的说了句:“气死我了,查了半天,说是没(梅)毒。你说怎么办好啊?”当时那个寒啊……现在还记忆尤新。

以前别人来我阿姨家作客,刚进门的。刚好我阿姨要去上厕所。她连忙招呼客人说:“你们坐哈坐哈,我去厕所给你们倒点茶喝!”

大学军训时,教官大吼一声说:“用你们的旁光(余光)对齐!”有一个同学就小声地跟我说:“只有他的膀胱长在脸上。”

我们单位早上上班有车子接送的,因为车子不大,有一次,一mm上车后没座位,坐我旁边的一男同事忙站起来,热情的和她打招呼说到:“某某,你坐我屁股上吧!”我当时一直狂笑到下车!

一体育系学生上实习课时,很多老师听课,他太紧张,最后要解散队伍时,一时脑子空白,硬憋了句:“全体注意,立正!闪!!”

俺碰到一个心仪已久的女孩从澡堂里出来,想套近乎,憋了半天憋出一句:“你洗澡啊,里面男的多不多啊?”

有一老师通宵麻将,见黑板没擦,大怒:“今天谁做庄啊?黑板都不擦!”

刚买了房子,兴奋中给一哥们打电话:“我买房啦,不过就一毛房(忘说“坯”字了)。还得装修。”哥们说:“就只有一厕所吗?那你住哪里啊?”

伊拉克战争期间最流行的三个词:和平peace、战争war、发现found,把这三个英文单词连起来大声读三遍,你会揭开一个重大历史谜团。(屁是我放的)

朋友小孩半岁了,打电话去关心,寒暄了两句后,来了一句:“你的小孩现在是吃人奶还是你的奶?”……

在食堂买饭,看到了心仪以久的豆腐皮,一激动和服务员说:“来一份土豆皮!”……把周围人都惊呆了。

真是好驴当做心肝肺……

上次去麦当劳,对营业员说:“来一包薯片!”人家说没有。我说:“什么店啊……连薯片都没有?!”说完转身就走了……

政治课时谈到中日政治问题,扯阿扯说到日本武士剖腹自杀。老师介绍说:“日本武士死前都剖腹产的!”……

有一次找一位姓王的客户打电话,总机接电话的是一个声音很甜的MM,她告诉我他的分机号,我不知道我要找的这位姓王的是男是女,我就顺便问了一句:“请问他是男先生还是女先生?”……

大学时期,我一同学刚买了手机,办了移动卡,打1860人工台询问,一时激动:“请问你们的地感动带业务……”从免提中我们竟然听到话务员小姐客气的说:“我们的地感动带业务……”全宿舍暴笑!

昨天有个人说要给我介绍一个女朋友,我本来想问“漂亮吗”,结果说成:“便宜吗?”。汗死自己……

大学师姐,上教育心理学,迟到……走进教室,斜瞄了黑板一眼。老教授生气中,就叫师姐回答黑板的问题。师姐支吾半天说了:“《性感与性理论》,这也太难讲了啦。”全班人仰马翻。原来教授的原题是:《论理性与感性》……

听同学说,一次她们宿舍的一个女生去买卫生巾,对老板说:一包卫生巾。老板居然问:要三鲜的还是麻辣的?然后那个同学愣了一下,说:三鲜吧,我怕麻辣的我受不了……

俺有个同学一直在复习考计算机三级,有一天踢足球,另一同学带球到了底线,只听他大喊:回车!回车!(传中)

大学时候,听见一个女生点菜:师傅,炒一盘酸辣土豆丝,不要放土豆!

上大学时,一老师讲课,讲到一种新型的材料,说:“这种材料的性功能是旧材料不可比拟的……啊不对,性能和功能……”

某日在米线店吃饭上得很慢很饿,终于按耐不住拍桌咆哮之,本来是想说再不上米线我就把桌子掀了!结果说成:“老板!!!!再不上米线我就把桌子吃了!!!!”全店沉默3秒后爆笑到桌子下面……丢人……

爸妈吵架,我爸气的说了句:“我给你滚出去!”

我有次去买羊肉串,伸出4个手指对老板说“来3根羊肉串”,老板蒙了问,“几根?”我又伸出3个手指说“4根”……

我们的总经理姓周,一次他打电话来,我正开车,一紧张张口就说:“周总理……”

有一次帮老板订酒店,想问问人家有没有什么免费上网之类的服务,却怎么也想不出来怎么说好,于是就问对方:“请问,你们这里有什么特殊服务吗?”对方说:“什么?特殊服务??我们是正规酒店!”

在食堂排队,听见旁边一男生说:“师傅,来碗‘子弹菜花'汤!”(紫菜蛋花汤)。

昨一同事问我。节日的节怎么写?我回答:草字头下面加一个节日的节去掉草字头!全体人员爆笑!我还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物理老师讲波:“这是一根粗弹簧,我从两端推它,看,它是不是变密(便秘)了?”

老板,有没有手纸充饥卡?

我们有同事外地出差,经销商请吃饭。席间要欲小便,经销商说对面就有洗手间,你去的话如果给门口说,我们是对面吃饭的就可以免费。我们同事为了节约两毛钱,箭步直走,理直气壮地对管厕所的说:“我是来吃饭的!”

我是物流部的,过了年,客户打电话过来查询节前的货物什么时候到,因为过节这几天浑浑噩噩的,我也搞不清楚订单的内容,就顺口问了一句:“您是什么东西?”

我高中的时候假期出去打工,在一家饭店想找一份伺应生的工作。因为还是小孩子,而且是第一次打工所以很紧张,本来想问经理需不需要打工的,又想说问需不需要人手会比较含蓄一点,结果说成:“经理,你们这里需不需要打手?”……

一次去市场买菜,准备聚餐,一个韩国朋友买了生菜,要2块4,他把身上所有的零钱都给了小贩,还缺一毛钱,所以他对小贩说:“我的毛,都给你了,所以没有毛了。”小贩哑然,半天,回答:“你的毛我不要了。”

经理开会一般对抽烟的说:抽烟的都掐死!!

中午在洗手间遇到同事,忽然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打招呼,鬼使神差问了一问:“吃了吗?”问毕,懊恼不已,正难堪,同事回答到:“吃了,你呢?”……

我同事要问人民币跟日元的汇率,他开口就说,人猿跟日元怎么兑换的。

工会主席一番慷慨激昂地演说之后,最后一句达到了高潮:同志们,让我们今年的工作做得比明年更好!全场皆倒。

去电影院看《加勒比海盗3》,电影开场前有《变形金刚》的预告片,看见狂派首领时候怎么也想不起来“威震天”了,也想不起来他的团队叫“霸天虎”,因为太激动了,结果就惊呼了一小下“真帅,是南霸天!”要命的是居然那时候突然特安静没有任何电影音效,N多人盯着我爆笑……丢死人了!

和一帮朋友吃饭,其中一个人估计是被兄弟出卖了,郁闷的不行闷头喝了不少啤酒,然后脸通红的站起来大吼一声:“兄弟!不是出来卖的!!”估计原来是想说“兄弟不是用来出卖的”……

好累啊,连吃屎的劲都用光了……

同事刚开始吃饭的时候电话铃响了,她说:我KAO,一吃电话就来饭。

印象里小学时的班长极其严肃,一次自习课,教室里人声鼎沸,班长维护了几次秩序之后终于忍无可忍,站起来一拍桌子怒吼道:谁再吵,把他嘴打断!!!……全班肃静

和领导等众人喝酒,举起酒杯大声道:“让我们同归于尽吧!”当时脑子太热了……

同学叫于京波,一日来信,宿舍门卫在宿舍门口大叫:“干凉皮、干凉皮的信!”

一个哥们结婚,给他红包。哥们客气的说不用。我说:那哪行,一年就一次,一定得拿着……

去买糕点,本来想说“来两个黄梨派加一个蛋塔”,结果说成了“来两个黄鹂鸣蛋塔”,更郁闷的是店主竟然听懂了……

大学时我们班有个女生叫刘芸。一次,别的班的同学给她捎来一封信。信封上她的的“芸”字中下半部“云”上面一横,由于写得太潦草,横变成了点。结果那同学拿着信就在我们楼道里叫“刘芒,谁叫刘芒,有你一封信。”全楼道的人都跑出来看刘芒(流氓)了。结果那叫刘芸的女生就无奈地被叫了四年的流氓。

曾经有一段时间家里闹耗子,我妈就买了耗子药来维护家庭安宁,但是一个耗子都没药倒。一天大老早的,我妈起床看了看门旮旯里的耗子药,自语“这药怎么没有人吃啊?”全家晕倒……

有次大热天的打麻将,突然停电了,只好买了蜡烛继续战斗。过了半个小时,实在热得受不了了,一人说:“还是开电风扇吧,热死了。”另一人接口:“不能开,开了会把蜡烛吹灭的。”

物理课上老师讲到放射性元素,说:“放射性元素很危险,你们人类一定要远离它!!”

晚自习回宿舍,路遇一天仙mm,遂尾随,一直想搭讪,却无胆上前,直到天仙mm即将走入女生楼,牙一咬,跨步上前,大声问那位mm:“同学,请问你是女的吗?”后来……后来我享受了该天仙mm两年的白眼。

小时候,爸爸看我写作文。有个很简单的字写错了,爸爸笑着跟我妈说:“我发现你的儿子很笨。”我急了,大声跟我爸说:“你的儿子才笨!”

我们的高中办主任又一次怒斥我们上课不好好听讲的时候说到:“你们以后再这样,就别怪我翻脸不是人了!”

本人姓朱,管理单位机房。有次有人打我手机:“鸡科长,你在猪房吗?”当时狂骂那家伙一顿。

刚入学的时候,全班自我介绍。一男同学走上讲台:“我叫尤勇,来自北京,我爱下棋!”说完就下去了,下一位是个女生,该女娇羞地走上讲台,忐忑不安地自我介绍:“我……我叫夏琪……我喜欢游泳……”

黄先生热爱革命,为纪念红军,给儿子取名为“军”,一天送儿子上课,见公交8路进站,于是冲儿子大喊:“黄军快跑,八路来了!”

舍长:我的香水不见了!你们快帮着找找啊!

众人:你还用香水??啥牌子的??

舍长:SIX GOD啊,我只用那个。

众人:牛逼啊,没听过啊,啥样子啊?

舍长:六神花露水,你们谁拿了?

上大学时,有一同寝室的哥们,是科代表。教我们是一个年轻的女教员。话说,一天我哥们叼着烟走在路上,突然看到了教员,就走上前去想打个招呼,谁知教员连退两步说:“我怀孕了!(女教员是害怕烟熏到了)”,我哥们没有理解意思,瞬间石化,烟都掉了,战战兢兢地说了句“不是我的吧!”

小王在10楼人事部门工作,一个月前,被调到9楼行政部门去了。今天,小王同学打电话到人事部门找他:“小王在么?”接电话同事说:“小王已不在人事了。”小王同学:“啊啊?!什么时候的事啊,我怎么不知道啊,还没来得及送他呢?”“没关系,你可以去下面找他啊……”

你死了,你的社交网络账号应该怎么办?

清明节虽然过去好几天了,但是对互联网这一代人来说,都不免有一个隐忧。

请尽早把重要的硬盘交给我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现在,网络用户还是以年轻人居多,暂时不用考虑“怎么没了”的问题,但越来越多的父母一辈也加入到微信群里,给自家孩子分享养生秘笈。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10-39岁年龄段的比例达到75.1%,10岁以下低龄群体和40岁以上中高龄群体的占比均显著提升。

于是就不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2015年11月,广州一位陈阿姨的老伴辞世,夫妇二人曾到许多国家旅游,老伴在朋友圈里留下了大量风景照。当陈阿姨想打开老伴的微信下载照片时,却因为不知道密码只能作罢;

2010年5月,山西王先生想把父亲生前的网络日志、照片等资料下载下来作为纪念,但腾讯公司要求他提供逝者本人的基本资料和联系方式,还需要提交号码的使用资料、密保资料,并邀请父亲QQ里的好友为其“作证”,否则就无法得到密码;

市民张先生曾帮已故母亲在某社交平台上购买过基金,结果要取出的手续太繁琐,最后只能是“人没了,钱没花了”,三四千块就封存在账户里。

假如你有一天不幸归西,你的QQ号码、聊天记录、日志、照片乃至宠物、Q币等一系列腾讯产品,对方并不会给你保留下来。依据是这个:

然后可以看一下这个:

这就是传说中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99%的用户在装软件时都会直接打个勾同意,而绝不会像神经病一样逐字阅读“软件许可协议”。

而当亲友想处理这类“去世账号”时,鹅厂乃至国内大多数软件商家都会告诉他“遇到此类情况可通过客服渠道和公司联系,将依据用户协议和法律法规处理”。换句话说,就是可以合法地删了你的数据。

不难看出,一些软件和社交网站并没有把问题考虑周全,至少并不完全适应中老年群体。当然,这其中有运营商自己的考量,比如确实是在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另外可以通过清除数据来提高运行速度,并减少公司管理账号的负担。

一些上网的长者觉得,在网上留存的照片、文字、种子(划掉)和资金等,如果后辈喜欢,完全可以作为遗产留给他们。但这类数字财产并不像现实中的遗产那样,留下一纸文字就能化解。

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账户、密码等数字信息属于个人信息,而非物权法上的个人财产,这类信息能否继承,还需要法律予以明确;而社交账户中的资金余额属于私人财产,可以依据法律继承。不过,如果继承人不知道账户、密码,公司又拒绝提供相关信息的话,就只剩下扯皮了。

所以,数字财产的保护和继承,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未雨绸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账户、密码告诉一个信任的亲友,或者在一个神秘的本子上留下线索让后人去推理。时不时另做一份备份也很重要,硬盘这东西并不是完全可靠的。

当然,要是有不能见人的文件夹,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Facebook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虚拟墓地

对于死者的网络财产处理,忍不住要夸一夸那些国际化的大公司了。

一方面是成熟的企业对各种情况有完备的应对方案,另一方面,他们遇到这类纠纷比较早。

2005年,美国士兵贾斯汀·埃尔斯沃思在伊拉克阵亡。他的父亲随后向雅虎公司提出,要求拿到他在雅虎上的账号、密码,以便得到儿子的留言、照片和邮件,借此满足家庭的怀念之情。然而雅虎以侵犯隐私权予以拒绝,并表示用户协议中写明长期不用的账户将被删除。双方最终闹上法院,法官判决雅虎将士兵的电邮移交给他的父母。

这个案件,拉开了关于“数字遗产”各种撕扯的序幕。

比如全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先听好的吧。假设你现在30岁,那么80年后你驾鹤西去时,QQ、微信的账号不知会传到哪个00后的手里,然而Facebook的账号,还是你的哦。因为Facebook不会删除去世用户的资料,这些账号会自动变成“纪念版”供他人缅怀悼念。

坏消息是,Facebook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虚拟墓地。

目前,Facebook在全球拥有超过15亿用户。有人通过人口年龄分布和各年龄段的死亡率,算出今年Facebook上将有97.2万用户死去。另外,2010-2012 年Facebook 的死亡用户数分别是38.5万、40.9万和58万。

果然,地球越来越不让人活了。

于是有统计学家算出,到2098年,Facebook上的死亡用户数量将超过活人,成为名副其实的“非死不可”。额,入华的事还是缓一缓吧。

就算将已故用户的页面做成专门的“纪念版”也不讨好,许多家庭更希望获得亲人账号的控制权。但账号是不能直接删除的,唯一方法就是得到密码、登录账户后将其关闭。不知道密码的话,还得上法庭。

为了免除这类麻烦,Facebook在2015年2月专门修改了针对去世者账号的新政策,允许用户指定一个联系人继承账号,在他们死后管理账号的部分内容,也就是在注册时增加了“遗赠联系人”(Legacy Contact)的选项,此外,用户也可以选择在去世后自动删除账号。

作为遗赠联系人,有权管理死者的账号,让其主页变成电子墓碑。他可以在纪念页上展示一条消息,改变资料、照片,甚至可以代表死者回复新加好友的要求。如果能取得更高权限,联系人还能下载死者曾发布的状态和照片。但他不能获得私信,不能编辑死者之前发布的状态或朋友的评论,更无法注销账户。

早些年,Google也推出了类似政策,支持用户选择数字遗产继承人,财产包括Gmail、云存储和其他服务数据。这就相当于让你的好基友到你的数字墓地去看坟。担心,万一你和这位联系人一起旅游、一起被车撞、一起挂了该怎么办······

Facebook和Google在数字遗产的处理上算是走在前列,其他大公司的对策则各有不同,比如微软可以给家庭成员做一张记录用户生前操作数据的光盘,然后封存账号,家属需要提供授权书和死亡证明;Twitter、 Instagram和LinkedIn的做法类似,家属主动联系并证明自己与死者的关系后,就可以要求关闭账号。

不走寻常路的当然是苹果。如果用户希望继续使用逝者的手机或平板,就必须提交死亡证明文件以及证明自己拥有处理逝者数字内容的权利。而一旦逝者只在一台设备上保存了数据并设定了密码(运行iOS8及更新的系统),那苹果公司也无能为力了。

所以前些日子FBI要求苹果解锁一台罪犯使用的iPhone时,苹果就是不从。而你在iTunes中下载的音乐可以在去世后撤销,iCloud内存储的电邮以及数据也会在用户去世之后被删除掉。

于是,演过《龙胆虎威》的布鲁斯·威利斯得知自己花了几千美金买的音乐没法留给女儿,正打算对苹果提起诉讼。

在虚拟遗产上,外国的月亮更圆吗?

表面上看,在美帝和大公司去争这些数字遗产,好像打官司的胜算还挺大。但实际上,世界各国都还没拿出对数字遗产明确的法律。

在美国,马萨诸塞、威斯康星、康涅狄格等几个州有明确规定,遗嘱的执行者有权获知亡故人的网络账号,但这样的条文明显违背了科技公司与用户之间的隐私保护协定。关于“数字资产”的定义也是争议不断,比较宽泛的说法认为,凡是人们储存在网上、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为数字资产,这就包括了你的各种账号、文件视频照片日记等资料以及音乐、电子书、网游装备等等。

也就是说,你在Dota里得到了一把绝世的碧血屠龙大宝剑,挂在淘宝上标价20元。如果是现实中的实物,你就拥有这把剑的专有权,而如果属于数字资产,合法性就值得推敲。因为一旦认可前者,就要认可虚拟财产的合法性,但没有哪个国家敢把虚拟财产列入法律保护的范围,否则,就等于认可网游公司拥有了印发钞票的权力。

想象一下需要买个包子都要花Q币将会多么恐怖。

既然如此,对于网络资产的处置,最好还是防患于未然,把想留下的东西告诉信任的人,不想被人看到的隐藏好,这样就避免了后面的很多麻烦。

从伦理的角度出发,在现代社会,生命的结束可并不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那些社交网络上不再亮起的逝者头像最初带给人的是怀念,时间长了就会变成一种负担——本来应该忘却的,却时常不经意地提醒你回想过去。

然后突然有一天弹出个状态更新或者生日提醒,那感觉,是不是还挺酸爽?

5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10-04 下午 11:21:47

    “怎么没了”的问题,但越来越多的父母一辈也加入到微信群里,给自家孩子分享养生秘笈。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10-39岁年龄段的比例达到75.1%,10岁以下低龄群体和40岁以上中高龄群体的占比均显著提升

  • avatar
    访客 2022-10-05 上午 04:57:46

    控,不能在网上转账,而唯一的朋友跟他一起在叙利亚维和部队。所以要求我帮忙给他儿子寄钱,还说要娶我,那也是我儿子。要我寄钱到西联银行。一次我偷偷打开视频,的确是个老外。跟他所发过的照片相貌一样。但这并不能排除

  • avatar
    访客 2022-10-04 下午 06:49:08

    S过。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连我都PS过图片,所以并不相信这个。果然不出我所料,他真的提出了要我寄钱,而且已经快一周了,居然还说他儿子没去医院,在等我寄钱救命。我真是服了

  • avatar
    访客 2022-10-04 下午 09:49:25

    束了,那些社交网络上不再亮起的逝者头像最初带给人的是怀念,时间长了就会变成一种负担——本来应该忘却的,却时常不经意地提醒你回想过去。然后突然有一天弹出个状态更新或者生日提醒,那感觉,是不是还挺酸爽?

  • avatar
    访客 2022-10-04 下午 06:44:12

    ”了。 要知道,这类人最想瞒住的一批人,往往就是身边的人(朋友、亲人);而这一批人,偏偏又最有可能成为他们的遗产继承人。 换作是你,你会愿意让他们继承你的数字遗产吗? 支持数字遗产的人, 都在想些什么? 一个事实是,尽管还存在诸多争议,但不少人已经对数字遗产持开放态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