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中央美院邮箱(中央美院教授徐冰)

hacker|
244

徐冰的作品回顾

-《天书》

1984年徐冰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此期间读了很多书。他说:“到了80年代,我读了很多书,参加了大量的文化讨论,觉得不舒服,就像一个饥饿的人吃了太多,这时对所谓文化就有一种厌恶。文化讨论好像是一个游戏机,上去了以后就没有办法停下来。到最后把本来清楚的事情也给搞乱了,这个叫‘文化’的东西和我们总有一种不合适的关系。当时就觉得要做一本自己的书来表达这种感觉。”

1987年,徐冰开始在中央美院1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以特有的耐心和技艺刻制了4000多个自己创造出来的字。这些字没有一个是可释读的,也就是说全部都是没有意义的。当这些字通过雕版印刷出来并装帧成线装书的时候,就呈现出它的当代性——严肃、庄重的形式下却没有任何意义,这些特别像样的“伪文字”完全没有交流的功能。这就是徐冰的成名作《析世鉴——天书》。

这部作品自1988年首次展出后就一直是热烈讨论的对象。据说有位商务印书馆的老先生看了,却没有一个字能辨认,“这让他很恼火”。对现代艺术有经验的读者则说:“这部作品是对他的文化依赖的警告。”徐冰自己评价《天书》说:“这是一本在吸引你阅读的同时又拒绝你进入的书,它具有最完备的书的外表,它的完备是因为它什么都没说,就像一个人用了几年的时间严肃、认真地做了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 《天书》充满矛盾。”

试着把三维的实物转到二维的平面上,让版画不再受到制版或尺寸的限制

-《鬼打墙》

徐冰这样描述这部以长城为基础的作品:“我是学版画出身,一直就想试着把三维的实物转到二维的平面上,以获得一种新的转换概念,这样版画就不再受到制版或尺寸的限制。1990年3月我和一些学生、朋友以及金山岭的农民十几人在长城上辛苦了近一个月。完成了这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手工版画的室外拓印工作(当然尺寸的大小不是艺术的关键)。折腾了一把也算过了瘾。满满一卡车的拓片从山上运回了美院。1990年7月我去了美国,为了筹备一个展览,这堆半成品也被运到那边。在一个大的工作间里,我与几位助手工作了半年多,把它们拼接、装裱起来。首展是在美国的艾维姆博物馆。这东西的出现,把保守的美国版画界吓了一跳,这么大、这么特别的版画,没见过。”

从图形标识入手,寻找普天同文的理想

-《地书》

与《天书》相反,《地书》是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书。徐冰说:“这两本看上去截然不同的书,又有共同之处,不管你讲什么语言,也不管你是否受过教育,它们平等地对待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天书》表达了我对现存文字的遗憾;而《地书》则表达了我一直在寻找的普天同文的理想。”

《地书》的灵感来自于机场和飞机机舱。徐冰注意到,机场的标识和航空公司的安全说明书的设计都以非常简洁的图形为主,基本上不用语言就能把复杂的内容传达给操着不同语言的乘客,相当于一个“国际读本”。从1999年开始,徐冰开始收集、整理世界各地的各种标识,很快就收集了上万个图形标识。徐冰希望《地书》是一个开放的作品,他计划为《地书》建立一个网站,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加入自己发现的图形文字。但他也认为文字是已经约定俗成的:“我做的只是收集整理,我不想自己编造一套文字。”

道德、利害关系的判断太强,就看不到材料的真实和价值

-《烟草计划》

《烟草计划》始于2000年杜克家族所在地美国Durham城,延续到2004年的中国上海,由一系列与烟有联系的制作所构成。比如:一本用烟叶印制的大书,在展示中任由烟叶虫把它吃成一堆碎屑;一只十米长的香烟在展开的《清明上河图》上缓慢地燃烧,在长卷上留下一条痕迹;在黄浦江码头的旧烟草货栈,用霓虹灯和云雾制作了大型装置;由无数只香烟插成的一张巨大的虎皮地毯散发着浓重的烟草味道……整个计划构成了一个层层深入的对人与烟草复杂关系的追问,以及以烟草为线索引发的有关历史与现实、国际资本、文化渗透及劳力市场等话题。

徐冰说:“把烟看成一个无属性的材料,思维的触角才可以无限展开,才能发现难得的东西。如果总带着很强的道德、利害关系的判断,就看不到这些材料的真实和价值。艺术作品与社会内容的相关性其实是不需要艺术家去担心的,何况是烟草这种材料,它自己就把这种关系搞定了。”

尘埃与9·11事件的警示

-《何处惹尘埃》

这件作品首展是2004年在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徐冰将在9·11事件中收集到的灰尘吹到展览中,经过24小时,在展厅地面上由灰尘显示出六祖慧能的诗:“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展厅入口处有一组照片,叙述了作者将这些粉尘从纽约带到威尔士的过程。展厅被霜一样的灰白色粉尘覆盖着,有宁静、肃穆之美,但给人一种很深的刺痛和紧张脆弱之感,哪怕一阵轻风都能将现状改变。

徐冰说:“尘埃是一种最基本,最恒定的物质状态,不能再改变什么了。为什么世贸大厦一旦失衡,顷刻化为平地,回到物质的原始形态?因为在它之上聚集了太多本不应该的人为意志。这类事件的起因往往是由于政治关系的失衡,但本源却是对自然形态的违背。所以说9·11是对人类本质性的警示。”

要打破艺术的边界,只从艺术的角度考虑问题是没出息的

-《木·林·森》计划

2005年,美国圣地亚哥当代美术馆等三家机构共同发起、策划了一项提高保护自然文化遗产意识的项目,作为受邀的8位艺术家之一,徐冰选择了非洲东部的肯尼亚,并为肯尼亚集资恢复森林绿化设计了一套计划。即请肯尼亚的少年儿童,根据徐冰为此计划编写的教材中的方法,用人类祖先发明的文字符号,创作、组合成有关“树”的图画,然后经过网络以及在美术馆的展出,以每幅30美元的价格在网上拍卖购藏,并把所得的资金用于肯尼亚植树造林。两美元在美国只能买一张地铁票,在肯尼亚却可以种下10棵树。同时,参与到计划中的人则各有收获。在徐冰看来,这是《木·林·森》能够长期循环、持续进行下去的理由。2008年,结束第二次肯尼亚之行后,他把孩子们画的树临摹、组合成大幅的森林风景画。

《木·林·森》计划无法用装置、绘画、雕塑或是行为等任何一种艺术方式简单定义,有人说这是一件“消失”的作品,变成一个大众参与的项目,艺术的边界被打破。也有人把它看做一个集合了环保、教育、艺术等诸多内容的社会项目。徐冰说:“如果艺术家只是从艺术的角度切入考虑问题,我觉得他肯定不是一个有出息的艺术家。”

徐冰的个人简介

徐冰,1970年12月出生,祖籍山东省日照,现定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革中央画院理事,国家一级画家。

2003年于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国画高研班深造。

2006年师从当代艺术大师宋雨桂先生,成为入室弟子。

《苇风》等四幅作品参加山东省1997年第五届美术新人新作展·山东省美术馆。

《山魂》参加山东省中国山水画大展·山东美术馆。

《山水》参加中国美协1998年“中亨杯”全国书画大展·中国历史博物馆。

《夕晖》参加中国美协2000年“新世纪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大展”·炎黄艺术馆。

《牡丹图》参加中国美协2000年“亚亨杯”全国书画精品大展·中国历史博物馆。

《霜秋》参加中国美协2001年第十五届新人新作展·中国美术馆。

《黄山松云》参加中国美协2002年保护世界遗产国际中国画大展·国际艺苑。

《泪眼问花花不语》参加中国美协2003年“海潮杯”全国中国画大展·中国历史博物馆。

《早春图》参加中国美协2004年全国中国画大展·中国历史博物馆。

《秋风行》参加2004年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联合举办的纪念蒋兆和全国人物画展·中国美术馆。

《无题》参加中国美协2004年“中国·嘉兴国际漫画展”·蒲华美术馆。

《秋山图》参加中国美协“2004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首都博物馆。

《彩翠明林杪》参加中国美协“2005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首都博物馆。

《燕山之秋》参加中国美协“第二届中国西部大地情”全国山水画展·炎黄艺术馆。

《松瀑图》参加中国美协2005年“北京国际双年展、第十六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展”·中国美术馆。

2009年应德国爱莎芬堡市之邀,四幅现代水墨作品《花房·梦》、《在河之洲》、《梵音》、《寂寥》参加在其举办的“水墨之门”国际艺术邀请展。

2009年《水云天》等四幅作品编入《山东省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丛书》名家卷·青年卷。

2010年作品《云南写生》、《暮韵》和当代艺术大家宋雨桂、龙瑞等十二位画家,一起编入出版了庚寅年《笔歌墨舞》台历。

2011年,与王明明,彭先诚,吴冠南等十位当代具有影响力的著名艺术家,一起被《中国画观察》评选为“当代花鸟十家”。

同时,部分作品被海内外各级美术馆、画廊,以及国家机关和私人收藏。

请问中央美术学院各院系的的博士生导师有哪几位?想找一个博士导师。很急要全,谢谢~

张立辰教授,郭怡孮教授,李少文教授,唐勇力教授,陈平教授,邱振中教授,王镛教授等。

中央美术学院(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简称“央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高等美术学校,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和首批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简介

中央美术学院建于1918年,是由蔡元培先生倡导成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1927年改名为北平大学艺术学院,1934年,恢复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1938年,改名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9年11月,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的前身是成立于1938年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

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立美术学院,毛泽东主席题写院名。1950年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中央美术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央美术学院

5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9-19 下午 04:10:23

    保守的美国版画界吓了一跳,这么大、这么特别的版画,没见过。”从图形标识入手,寻找普天同文的理想-《地书》与《天书》相反,《地书》是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书。徐冰说:“这两本看上去截

  • avatar
    访客 2022-09-19 下午 07:03:07

    普天同文的理想。”《地书》的灵感来自于机场和飞机机舱。徐冰注意到,机场的标识和航空公司的安全说明书的设计都以非常简洁的图形为主,基本上不用语言就能把复杂的内容传达给操着不同语言的乘客,相当于一个“国际读本”。从

  • avatar
    访客 2022-09-19 下午 05:17:15

    国书画精品大展·中国历史博物馆。《霜秋》参加中国美协2001年第十五届新人新作展·中国美术馆。《黄山松云》参加中国美协2002年保护世界遗产国际中国画大展·国际艺苑。《泪

  • avatar
    访客 2022-09-19 下午 02:54:00

    所得的资金用于肯尼亚植树造林。两美元在美国只能买一张地铁票,在肯尼亚却可以种下10棵树。同时,参与到计划中的人则各有收获。在徐冰看来,这是《木·林·森》能够长期循环、持续进行下去的理由。2

  • avatar
    访客 2022-09-19 上午 08:57:46

    任何一种艺术方式简单定义,有人说这是一件“消失”的作品,变成一个大众参与的项目,艺术的边界被打破。也有人把它看做一个集合了环保、教育、艺术等诸多内容的社会项目。徐冰说:“如果艺术家只是从艺术的角度切入考虑问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