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十大认知扭曲障碍(破解十大认知扭曲障碍的方法)

hacker|
228

【心理咨询理论】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双相障碍、抑郁症等疾病的利和弊

认知行为治疗(CBT)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分为行为治疗(BT)和认知治疗(CT),从发展历程上看,这个阶段可以视为第一代认知行为疗法。

行为治疗强调,个体的行为习惯里,有些是适应性的,有些是非适应性的。所谓非适应性的行为习惯,某种程度上指的就是异于健康人群的,比如逃避社交,忍不住反复洗手,成瘾行为等等。

行为疗法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发展离不开实验,例如著名的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还有其它学者实施的系统脱敏原理、模仿学习原理等等。

所以,行为疗法确实有科学理论依据和治疗作用,而且在社会各界被广泛引用。大家最常见到的奖惩制度,就是一种行为治疗。

认知治疗则更强调认知的作用,包括个体的具体想法、信念和思维方式。

该理论的核心是,是认知影响个体的情绪、生理反应和行为。个体的精神障碍或者心理行为问题,与其功能不良性思维有关。这有点俗话说的“烦由心生”的意味。

这个“功能不良性思维”指的是什么?可以理解为不客观、扭曲的认知模式和想法。

书籍《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一书中,列举了“十大认知扭曲”,它们包括:

又叫做两极化思维。比如,个体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就彻底地否定自己,“我就是个无能的废物”。

比如,个体遭到了老师的不公平对待,便产生这样的扭曲认知:“老师们全都是坏的”,甚至是“人类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比如,个体对自己和别的要求都非常高,总是觉得“我应该这样,绝对不能那样”,“他怎么能这样做,这是无法接受的”。这种强加于别人和自己的“应该”,会令人烦躁怨恨,引起情绪波动。

仅简单介绍以上3个较典型和常见的。

因此,认知治疗认为,如果能将这些扭曲的认知予以纠正,就可以改善情绪和不良行为。

后来,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两者在理论、尤其是技术方法方面相互结合,便促成了“第二代认知行为疗法”,既重视纠正扭曲的认知,也借助于行为疗法的技术。

比如,利用提问、记录表来识别和梳理患者的扭曲认知,指导患者有意识地产生正确的认知,并结合暴露疗法、行为激活、放松技术等行为技术来缓解焦虑、恐惧情绪和回避行为。

对于常见的抑郁症、双相障碍及成瘾等精神心理疾病,第二代认知行为治疗确实是有效的,其中的厌恶疗法、暴露疗法确实能带来一定的治疗效果。

不过,正如很多学者指出的,第二代认知行为疗法是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行为疗法的产物,对年纪较轻、智力和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更有效果。

对拒绝改变信念的人,领悟能力差的人,效果并不好。

上个世纪90年代,第三代认知行为疗法兴起,包括正念认知治疗(MBCT),接纳与承诺治疗(ACT),正念减压训练(MBSR),辩证行为疗法(DBT)。

这4种疗法都与东方佛学密切相关,是基于正念发展而来的认知行为治疗,也就是近几年来中西方都比较流行的“正念疗法”。

那么正念疗法到底是什么?

“正念”这个概念最初源于佛教禅修,是从坐禅、 冥想、参悟等发展而来,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是一种精神训练的方法。

在这种精神训练中,强调的是有意识地觉察、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以及对当下的一切观念都不作评判和分析,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注意它。

比如,在正念减压治疗中,患者先选取一个可以注意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声音、词语、自己的呼吸、感觉等等,然后是放松地坐着,闭眼,进行呼吸放松练习,接着便将注意力集中于所选择的注意对象上。训练后,休息片刻,在从事其它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比如,抑郁症患者出现负面的想法和情绪时,可采取一种开放的、接受的态度来应对,通过打坐、静修或者冥想,集中注意力觉察自己的身体与情绪状态,并顺其自然,不作任何评判、分析和压抑。

还有辩证认知疗法,其一开始是用来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后来逐渐应用于抑郁症、成瘾症、暴食症和进食障碍的心理治疗。

这种疗法认为,第一代和第二代认知行为疗法的最大缺陷在于过于强调“改变”,而这些很多患者身上是难以奏效的。所以,辩证认知疗法强调确认以及接受,而不是改变。

因此,治疗的核心便在于使患者能够容忍生活压力,以及学会自我接受,令他们认识到每一种想法和行为都是合力存在的结果,并达到一种的平衡状态。这就要涉及了佛教哲学的根本接受性原则,以及任何事情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思想。

可以看出,正念疗法与传统的认知疗法的最大区别在于,传统的认知疗法着重于发现患者的非理性思维或者功能不良的思维,然后帮助患者懂得自觉识别并改变这些思维。

这也是第三代认知行为治疗对比第二代认知行为治疗的进步之处。第二代认知行为治疗对非理性思维的抑制和批判是有道理的,但其实不容易做到,如果不成功,就容易转化成一种强化。

“我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不对的,但越是压它,越是批判,它越是窜得厉害,最后整个人就掉进去了,更加彷徨无助”,这是很多接受过第二代认知行为治疗但效果不佳的患者的感受。

所以,正念疗法的高明之处在于接受、关注当下而不是过去,这种不对抗和抽离的方法就是一种弱化。

而且,正念疗法往往是通过打坐、冥想和精神训练来进行的。已有科学研究证实,冥想可使大脑处于放松状态,产生内啡肽和大麻酚等,情绪相对平和,甚至有轻度愉悦的感觉。带着这种状态去觉察自己的思维和感受时,就可能会进一步弱化负性的情绪和思维。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绝大部分精神心理障碍主要的心理根源是叠加性心理创伤和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所形成的病理性记忆。

CBT是从认知、行为这两个角度切入,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行为,从而改变情绪、生理反应及身体感受。这个角度是有科学依据的,但显然未触及根本,也不全面。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内曼(Daniel Kahneman)认为,大脑的运行分为两个系统:

以边缘系统为主的“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主要掌管情绪、条件反射等感性功能,这相当于大脑运作的短路径;

以前额叶为主的“系统2”的运行是以逻辑为基础的,在意识中处理信息,主要掌管思考、计算等理性功能,这相当于大脑运作的长路径。

大部分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大脑运行中,是“系统1”出现了问题,表现为失去理性,剧烈的情绪波动,并引发灾难化的、或过于乐观的单向思维,这种单向思维又导致情绪恶化或者狂妄自大,进入恶性循环。

而CBT主要是在“系统2”层面进行处理,引导患者利用大脑的理性功能、即大脑的长路径去察觉这些问题,并想办法令其消退。

这需要反复练习、强化,耗时较长,就像回龙观的李献云医生说的,“慢工出细活”,需要“教练”(也就是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咨询师)的不断提醒和指导,是相对低效的。

而在“系统1”的运行中,首先产生的是极端的情绪,然后才是错误的认知、思维,这两者如同双胞胎,连接非常牢固。

重度患者几乎完全被病理性记忆所引发的病理性情绪控制了,有很多扭曲和错误的认知,有的患者甚至出现偏执性的人格改变,这个时候想让他们通过改变认知而扭转过来,实际上是很难的。

而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如果利用深度催眠下的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对“系统1”的问题进行处理,也就是在深度催眠下,激活病理性记忆后,先处理病理性情绪,再纠正错误的认知,治疗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比如,认知治疗的理论基础认为,功能性的不良思维或信念会引起的负性情绪和行为,那这些不良思维和信念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主要来源于童年的不良经历。

将原因都归结于童年经历,这与精神分析流派十分相似。原生家庭及童年经历确实对个体的影响是深刻的,但并不是全部病因。

有些患者在童年时期活泼开朗,家庭和谐,并没有经历过创伤事件。但步入少年期后,遭遇了校园欺凌,或者从互联网上吸收了一些不良信息,逐步形成叠加性心理创伤。

再加上如今互联网时代,信息发达,很多孩子很容易通过互联网接收到负面的信息,给他们带来不良的影响。

因此,CBT的理论基础是不全面的。不过,幸好,CBT在实际应用中并不特别注重于寻找根源。

另外,CBT无法做到精准化心理治疗,无法通过患者的症状,找到相应的病理性记忆。同时,CBT几乎无法对内隐记忆进行处理,毕竟,如果患者自己都想不出来、说不出来,认知行为治疗又如何能起作用呢?

正念疗法由于这与东方佛学的思想有密切关系,这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或者做到的,尤其是对于感悟力较低的人群,以及批判思维较强的西方人。

总而言之,对于广大的精神心理患者,认知行为治疗是利大于弊的,而且,其仍然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

对于大众来讲,CBT的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较强,获取成本较低。对于大多数患者和家属而言,在精神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持续的、专业的认知行为治疗,应该是目前最实际、最经济的治疗方案。

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是如何从认知扭曲发展为抑郁症、双相和精分的

有些家长说:云尔老师,我孩子有心理问题,你能不能讲讲引导孩子的具体方法?其实,这些家长没看到我前面的视频讲解。我在前面很多视频里面讲过很多方法,各位家长请你翻一翻我前面的视频。

要想引导孩子走出心理困境,就要知道孩子遇到了什么问题,发生了什么事情,最为关键的是什么呢?要想引导孩子走出心理的困境,就要知道孩子出现了什么样的认知扭曲,这种认知扭曲又是如何导致孩子患上抑郁症、双相 情感 障碍、人格障碍,甚至于精神分裂症的。

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认知扭曲导致的。无论是遗传基因因素,还是后天的家庭教育或者其他外在因素,最终形成了扭曲的认知模式,这种认知扭曲最终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就像《射雕英雄传》中的西毒欧阳锋一样,为了练就登峰造极的绝世武功,而走火入魔疯疯癫癫。其实所谓的走火入魔,就是现代医学上的精神分裂症。有人会说:自闭症、艾斯伯格症、性别错位也是认知扭曲吗?很显然,这些人是天生的认知扭曲,和正常人的认知是完全不一样的。

说到性别错位就会联想到同性恋,同性恋和性别错位是完全不同的。性别错位是对自己的生物性别存在认知错误。本来是男性,要变成女性,本来是女性,要变成男性。而同性恋不是这样的,同性恋是要求性伴侣是同性别,他们对异性没有任何性冲动,他们有性生活,也不会有变性的苦恼,他们的苦恼来自 社会 的歧视。著名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就是同性恋,而且是因为当时的世俗观念,被人逼迫而死。如果你发现孩子有同性恋倾向,千万不要强势阻拦,要顺其自然,儿孙自有儿孙福,只要孩子能快乐,不违法犯罪,一切都不重要,更不要相信某些江湖人士说自己能改变同性恋,这样只能将孩子推向绝境。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和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布的《精神障碍诊疗规范》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ICD中早就将同性恋排除在外,不认为同性恋是心理问题。

在前面我已经详细讲解了伯恩斯总结的十种认知扭曲,我就不再重复这些概念了。我在这里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孩子是如何形成的认知扭曲,由认知扭曲如何导致的抑郁症、双相 情感 障碍、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症。

美国精神医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也就是DSM-5和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布的《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中都说明孩子在2岁已经形成认知模式的雏形。如果家长在这时候依然没有重视,这就为孩子将来的心理问题埋下了一颗扭曲的种子。

下面我举具体的例子:

2岁左右的的孩子,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我们的教育引导方式对孩子心理 健康 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略去培养孩子心理 健康 的方式方法,那些方式方法属于教育家们的事情,对我们也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因为我们遇到的孩子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我们关心的是你的教育培养方式方法是如何导致孩子认知扭曲的,如何才能亡羊补牢。

那你的教育方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

我遇到的第一种孩子就是小时候非常聪明的孩子,也正是这种从小就显示出聪颖的天资,在你的错误的后天教育中孩子逐渐误入歧途。

来看看这个孩子:

张山8个月会跑,会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10个月会数数,一岁半就会背诵唐诗,会乘法口诀。爸妈高兴的内心无以言表,挂在嘴上的就是,宝贝你真聪明,给叔叔背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给阿姨算一个5+8等于几?孩子你真行啊,你真是个小天才。唱一首《小星星》爸爸就给你买玩具,背诵一遍乘法口诀妈妈就给你买件衣服。到孩子两岁的时候,就基本上形成了认为自己聪明,自己无所不能,而且因为聪明理所当然能够获得别人的奖赏的扭曲的思维模式。而家长全然没有发现,你已经给孩子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张山在因为自己聪明而获得奖赏的思维模式中,没有遇到过任何挫折。反而因为要获得别人的表扬而显得格外积极向上。家长也因为这种表面现象而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特别成功,信心倍增,不断给孩子加码:学美术、学唱歌、学弹琴、学舞蹈,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张山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展现自己的天赋,积极向别人展现自己的才能,从而获得高人一等的感觉。“你是天才”,“ 一看这孩子就是清华北大的料”,“ 一看这孩子就不同一般”。 张山在这种环境中不断强化对自己是天才的认可。他不允许自己失败,不允许自己不优秀,他要在各个方面展现自己的天才特质,他要全面发展,他争强好胜,不断验证自己是优秀的,他把自己神化了。这种神化使自己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境界,深入骨髓。所谓谎言说一百遍自己都信以为真。这就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 家卡罗尔·德韦克所说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聪明是天生的,不需要努力的。这种固定思维模式是导致聪明的孩子遇到挫折之后一蹶不振的根源。他最怕的就是失败。

那到底有没有天才呢?有!像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欧拉、高斯等等,这些大科学家肯定是天才。天才就是在一个领域不断深耕,而不去考虑太多与自己领域无关的事情。像北大数学老师韦东奕,可以说,正是因为韦东奕超越世俗的思维模式,造就他能在数学领域安心做自己的研究的性格特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我们为什么要把精力浪费在取悦别人上面呢?如果牛顿、爱因斯坦天天想着如何让别人赞美他,如何让自己在别人面前很有面子,他们还能有时间去思考科学的问题吗?我在一段视频里看到刘强东说他上中学的时候,上课只听到老师讲课,从来没有注意过其他人说什么。

然而,张山并不这样想。他现在数学有些吃力,有些内容听不懂,有些公式记不住。数学成绩一次比一次下降,最近这次数学月考成绩竟然考了55分。考试的时候他就紧张得无法静下心来思考,做数学第二大题的时候心里砰砰直跳,不知道这道题说了什么,瞟了一眼前后左右的同学,人家都翻到第三页了,林丽怎么做的这么快?她这几次成绩都比我好。我这次肯定考不好了,别人会怎么说我?他们看不起我了,老师也不再重视我了,都怨我爸妈生了我这么笨的人。这就开始把怨气转向了父母。

张山对自己再也没有了那种优越感,无法面对现在的自己。可是偏偏这个时候,父母还认为张山懒惰,爱玩 游戏 ,不努力学习。他们不是静下心来帮助孩子分析数学学不好应该怎么办?而是叨叨个没完没了。甚至张山的爸爸在一次和张山的争吵中痛打了张山。从此以后,张山再也不和爸妈说话,上学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干脆抱着手机玩 游戏 ,不去上学了。任凭父母苦口婆心,张山是面无表情,一脸的生无可恋,雷打不动。

到了这个时候,爸妈才慌了手脚,上网查找资料,找医生,找心理咨询师。好不容易找到一位知名人士,打了包票,三天保证让孩子走出困境,钱没少花,可是,张山根本就不和父母说话,更别说让他去就医找咨询师了。人家咨询师说得好:只要孩子来了,三天保证他走出来。可是,你孩子没来啊!张山爸爸后来一想:孩子要是自己想找心理咨询师,那还叫问题吗?这钱算是打了水漂。

张山的爸妈哪能这样死心呢?看着原来一直优秀的孩子竟然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不甘心啊!他们又找了一个机构,参加培训,先交了10万块钱,承诺量身定制一套神奇的方法,一定能帮助他们把孩子教育成优秀的孩子。可是,他们天天在电脑前听那个机构的讲课,听来听去觉得根本就没什么可行的办法,后来也就放弃了。他们前前后后花了20多万,相当于两个人一年的收入。

夫妻两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地不灵。亲戚朋友也找了一个遍,谁也没办法。有人说:这个必须强制住院,捆起来送精神病院。父母一看张山那个样子,如果真的强制把张山送到精神病院,张山能把他们夫妻杀了。夫妻两个是天天愁眉苦脸,一筹莫展,日子没法过了,饭吃不香,觉也睡不着,也无心工作。

毕竟,我们都不是天才。数学考了15分,语文可以考80分。语文考不了80分,可以跑步,打乒乓球,可以练跆拳道。或者去学习游泳,铁人三项,这些基本不用学习文化课。也可以去学习跳舞,唱歌,画画。还可以去学空调安装,做收银员,超市导购员,天无绝人之路。

可是,现在说这些话都晚了!你的孩子已经出现来认知扭曲,而且是深入骨髓,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改变的。他怎么能够接受自己一个天鹅变成癞蛤蟆的现实呢?更可悲的是,很多家长还沉浸在孩子是天才,孩子是优秀的光环里面不能自拔,当发现孩子出现学习成绩下滑,作业不会做的时候,还要变本加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却不知道,孩子已经走到了心理崩溃的边缘。家长不顾孩子感受的刻薄地说教,成了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棵稻草。

上面我用了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一个聪明的孩子是如何一步一步在家长错误的教育引导下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其实,大部分孩子最初其实只是情绪低落,但是,我们有些家长太不注意孩子的感受,通过各种方式给孩子施加压力,甚至是采用语言暴力和身体暴力对待孩子,他们心理上根本就没有接受孩子有心理问题这一现实,导致孩子心理问题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孩子精神分裂。

孩子患精神分裂我们也不用怕,我指导的很多家长成功地将自己患严重精神分裂的孩子引导出困境,虽然有些孩子还在吃药,但是,已经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是非常令我欣慰的。

关于如何引导一位严重精神分裂的孩子走出困境,后面的视频也会专门讲解,欢迎到时候收看。

再声明一点:云尔老师不属于任何一家咨询机构,不与任何人合作,没有助理,不主动添加任何人好友,不主动给任何人留联系方式,在你咨询我之前,请一定视频确认是否是我本人。

用真爱读懂孩子,用智慧启迪一生!助力千万家庭幸福。

具体到你的孩子,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我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我在各大平台等着你!

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与支持。好了,今天的讲述就到这里。我是云尔,欢迎您继续收看《人人都要懂点心理学》感谢你对云尔老师的支持,别忘了点个赞哟!再见。

2020-02-16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双相障碍、抑郁症等疾病的利和弊

在现时主流的心理治疗方法中,认知行为治疗(CBT)是公认的、最得到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治疗流派。

在西方发达国家,认知行为治疗早已经取代精神分析疗法,成为主流。在国内,虽然发展、普及速度较慢一些,但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得到临床精神科的认可。

这种疗法到底是什么?具体怎么进行的?如何能缓解精神心理障碍?这篇文章便来详细介绍并分析一下。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流行的“正念疗法”,其实就是从认知行为疗法上发展而来的,被称为“认知行为治疗第三浪潮”,下文也会展开分析。

01、认知行为治疗到底是什么?

认知行为治疗(CBT)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分为行为治疗(BT)和认知治疗(CT),从发展历程上看,这个阶段可以视为第一代认知行为疗法。

行为治疗强调,个体的行为习惯里,有些是适应性的,有些是非适应性的。所谓非适应性的行为习惯,某种程度上指的就是异于健康人群的,比如逃避社交,忍不住反复洗手,成瘾行为等等。

行为治疗认为,非适应性的行为习惯是后天发展而成的,是导致个体出现心理问题及障碍的原因,但可以通过刻意的训练和行为引导来消除。

行为疗法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发展离不开实验,例如著名的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还有其它学者实施的系统脱敏原理、模仿学习原理等等。

所以,行为疗法确实有科学理论依据和治疗作用,而且在社会各界被广泛引用。大家最常见到的奖惩制度,就是一种行为治疗。

认知治疗则更强调认知的作用,包括个体的具体想法、信念和思维方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该理论的核心是,是认知影响个体的情绪、生理反应和行为。个体的精神障碍或者心理行为问题,与其功能不良性思维有关。这有点俗话说的“烦由心生”的意味。

这个“功能不良性思维”指的是什么?可以理解为不客观、扭曲的认知模式和想法。

在心理领域畅销书籍《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一书中,列举了“十大认知扭曲”,它们包括:

心理领域畅销书籍《伯恩斯新情绪疗法》,图片来源于网络

非此即彼思维,又叫做两极化思维。比如,个体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就彻底地否定自己,“我就是个无能的废物”。

以偏概全。比如,个体遭到了老师的不公平对待,便产生这样的扭曲认知:“老师们全都是坏的”,甚至是“人类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应该”句式。比如,个体对自己和别的要求都非常高,总是觉得“我应该这样,绝对不能那样”,“他怎么能这样做,这是无法接受的”。这种强加于别人和自己的“应该”,会令人烦躁怨恨,引起情绪波动。

……

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仅简单介绍以上3个较典型和常见的。

因此,认知治疗认为,如果能将这些扭曲的认知予以纠正,就可以改善情绪和不良行为。

后来,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两者在理论、尤其是技术方法方面相互结合,便促成了“第二代认知行为疗法”,既重视纠正扭曲的认知,也借助于行为疗法的技术。

比如,利用提问、记录表来识别和梳理患者的扭曲认知,指导患者有意识地产生正确的认知,并结合暴露疗法、行为激活、放松技术等行为技术来缓解焦虑、恐惧情绪和回避行为。

至于详细的治疗方法和过程,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李献云曾在一篇专访中有详细讲解。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李献云,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从事精神心理障碍诊疗的早期,我也偏向于使用第二代认知行为治疗。对于常见的抑郁症、双相障碍及成瘾等精神心理疾病,第二代认知行为治疗确实是有效的,其中的厌恶疗法、暴露疗法确实能带来一定的治疗效果。

不过,正如很多学者指出的,第二代认知行为疗法是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行为疗法的产物,对年纪较轻、智力和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更有效果。对拒绝改变信念的人,领悟能力差的人,效果并不好。

02、第三代认知行为疗法:正念

上个世纪90年代,第三代认知行为疗法兴起,包括正念认知治疗(MBCT),接纳与承诺治疗(ACT),正念减压训练(MBSR),辩证行为疗法(DBT)。

这4种疗法都与东方佛学密切相关,是基于正念发展而来的认知行为治疗,也就是近几年来中西方都比较流行的“正念疗法”。

那么正念疗法到底是怎么回事?

“正念”这个概念最初源于佛教禅修,是从坐禅、 冥想、参悟等发展而来,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是一种精神训练的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种精神训练中,强调的是有意识地觉察、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以及对当下的一切观念都不作评判和分析,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注意它。

比如,在正念减压治疗中,患者先选取一个可以注意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声音、词语、自己的呼吸、感觉等等,然后是放松地坐着,闭眼,进行呼吸放松练习,接着便将注意力集中于所选择的注意对象上。训练后,休息片刻,在从事其它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而正念认知治疗中,则融合了“认知治疗”和“正念减压治疗”的方法。比如,抑郁症患者出现负面的想法和情绪时,可采取一种开放的、接受的态度来应对,通过打坐、静修或者冥想,集中注意力觉察自己的身体与情绪状态,并顺其自然,不作任何评判、分析和压抑。

还有辩证认知疗法,其一开始是用来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后来逐渐应用于抑郁症、成瘾症、暴食症和进食障碍的心理治疗。

这种疗法认为,第一代和第二代认知行为疗法的最大缺陷在于过于强调“改变”,而这些很多患者身上是难以奏效的。所以,辩证认知疗法强调确认以及接受,而不是改变。

因此,治疗的核心便在于使患者能够容忍生活压力,以及学会自我接受,令他们认识到每一种想法和行为都是合力存在的结果,并达到一种的平衡状态。这就要涉及了佛教哲学的根本接受性原则,以及任何事情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思想。

可以看出,正念疗法与传统的认知疗法的最大区别在于,传统的认知疗法着重于发现患者的非理性思维或者功能不良的思维,然后帮助患者懂得自觉识别并改变这些思维。

而正念疗法的核心不是去改变这些负性思维,而是采取较平和、耐心的态度去观察、接受这些思维,并与之共存;绝不要对这些思维采取排斥和厌恶的态度。

这也是第三代认知行为治疗对比第二代认知行为治疗的进步之处。第二代认知行为治疗对非理性思维的抑制和批判是有道理的,但其实不容易做到,如果不成功,就容易转化成一种强化。

“我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不对的,但越是压它,越是批判,它越是窜得厉害,最后整个人就掉进去了,更加彷徨无助”,这是很多接受过第二代认知行为治疗但效果不佳的患者的感受。

所以,正念疗法的高明之处在于接受、关注当下而不是过去,这种不对抗和抽离的方法就是一种弱化。

而且,正念疗法往往是通过打坐、冥想和精神训练来进行的。已有科学研究证实,冥想可使大脑处于放松状态,产生内啡肽和大麻酚等,情绪相对平和,甚至有轻度愉悦的感觉。带着这种状态去觉察自己的思维和感受时,就可能会进一步弱化负性的情绪和思维。

03、认知行为治疗的利和弊

从以上的发展历程来看,逐代认知行为治疗都是对前一代理论和技术的完善,是不断在进步的,这是一点非常值得认可。

而且,经过循证医学证实,CBT是如今疗效最确切的心理治疗方法。无论是国内外,它都被视为大多数精神心理疾病的首选心理治疗手段,是得到公认的科学心理学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双相障碍及成瘾疾病的心理治疗。CBT在临床上所作出的贡献是值得认可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基于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角度,并结合最新的科学心理学理论,尤其是记忆再巩固及病理性记忆理论,以及我们多年的跨学科临床实践经验来看的话,认知行为治疗的局限性也很明显。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绝大部分精神心理障碍主要的心理根源是叠加性心理创伤和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所形成的病理性记忆。在这种病理性记忆的影响下,患者会呈现出情绪波动、认知偏差、行为问题、生理反应及身体感受等。

CBT是从认知、行为这两个角度切入,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行为,从而改变情绪、生理反应及身体感受。这个角度是有科学依据的,但显然未触及根本,也不全面。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内曼(Daniel Kahneman)认为,大脑的运行分为两个系统:

以边缘系统为主的“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主要掌管情绪、条件反射等感性功能,这相当于大脑运作的短路径;

以前额叶为主的“系统2”的运行是以逻辑为基础的,在意识中处理信息,主要掌管思考、计算等理性功能,这相当于大脑运作的长路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部分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大脑运行中,是“系统1”出现了问题,表现为失去理性,剧烈的情绪波动,并引发灾难化的、或过于乐观的单向思维,这种单向思维又导致情绪恶化或者狂妄自大,进入恶性循环。

而CBT主要是在“系统2”层面进行处理,引导患者利用大脑的理性功能、即大脑的长路径去察觉这些问题,并想办法令其消退。

这需要反复练习、强化,耗时较长,就像回龙观的李献云医生说的,“慢工出细活”,需要“教练”(也就是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咨询师)的不断提醒和指导,是相对低效的。

而在“系统1”的运行中,首先产生的是极端的情绪,然后才是错误的认知、思维,这两者如同双胞胎,连接非常牢固。

说得通俗一点,重度患者几乎完全被病理性记忆所引发的病理性情绪控制了,有很多扭曲和错误的认知,有的患者甚至出现偏执性的人格改变,这个时候想让他们通过改变认知而扭转过来,实际上是很难的。

因此,如果不先处理情绪,从认知入手去纠正的话,治疗的难度极大;病情波动的风险也很大,本来进展良好,但一遇到较大的刺激,病理性情绪占了上风,患者的理性或会荡然无存。

而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如果利用深度催眠下的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对“系统1”的问题进行处理,也就是在深度催眠下,激活病理性记忆后,先处理病理性情绪,再纠正错误的认知,治疗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再者,CBT的理论基础是具有局限性的。认知治疗的发展主要源于贝克和艾利斯。这两人最初都接受了精神分析的培训,虽然他们后来对其产生了质疑,但他们创立的认知疗法理论明显带有一些精神分析的影子。

比如,认知治疗的理论基础认为,功能性的不良思维或信念会引起的负性情绪和行为,那这些不良思维和信念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主要来源于童年的不良经历。

将原因都归结于童年经历,这与精神分析流派十分相似。但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原生家庭及童年经历确实对个体的影响是深刻的,但并不是全部病因。

有些患者在童年时期活泼开朗,家庭和谐,并没有经历过创伤事件。但步入少年期后,遭遇了校园欺凌,或者从互联网上吸收了一些不良信息,逐步形成叠加性心理创伤。

再加上如今互联网时代,信息发达,很多孩子很容易通过互联网接收到负面的信息,给他们带来不良的影响。

因此,CBT的理论基础是不全面的。不过,幸好,CBT在实际应用中并不特别注重于寻找根源。

另外,CBT无法做到精准化心理治疗,无法通过患者的症状,找到相应的病理性记忆。同时,CBT几乎无法对内隐记忆进行处理,毕竟,如果患者自己都想不出来、说不出来,认知行为治疗又如何能起作用呢?

而对于第三代认知行为治疗,也就是正念疗法,上文已经肯定过它的优点。不过,由于这与东方佛学的思想有密切关系,这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或者做到的,尤其是对于感悟力较低的人群,以及批判思维较强的西方人。

总而言之,对于广大的精神心理患者,认知行为治疗是利大于弊的,而且,其仍然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

虽然,认知行为治疗对重度精神心理障碍患者效果有限,但对于轻度的、或者处于疾病初期的患者,其疗效是比较明显的。这也提醒广大患者和家属,对于精神心理障碍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大众来讲,CBT的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较强,获取成本较低。对于大多数患者和家属而言,在精神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持续的、专业的认知行为治疗,应该是目前最实际、最经济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陆林主编

2、伯恩斯新情绪疗法,[美]戴维·伯恩斯/著,李亚萍/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年

3、辩证行为疗法及其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陈胡丹等,四川精神卫生第29卷第5期,2016年

4、正念疗法——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方法,熊韦锐等,医学与社会第24卷第1期,2011年

5、正念疗法对青少年焦虑、抑郁及适应障碍的改善效果,董莹盈等,2019年

4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9-25 上午 08:14:00

    心理行为问题,与其功能不良性思维有关。这有点俗话说的“烦由心生”的意味。这个“功能不良性思维”指的是什么?可以理解为不客观、扭曲的认知模式和想法。书籍《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一书中,列举了“十大认知

  • avatar
    访客 2022-09-25 上午 07:36:41

    于过于强调“改变”,而这些很多患者身上是难以奏效的。所以,辩证认知疗法强调确认以及接受,而不是改变。因此,治疗的核心便在于使患者能够容忍生活压力,以及学会自我接受,令他们认识到每

  • avatar
    访客 2022-09-25 上午 09:57:43

    的思维模式,造就他能在数学领域安心做自己的研究的性格特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我们为什么要把精力浪费在取悦别人上面呢?如果牛顿、爱因斯坦天天想着如何让别人赞美他,如何让自己在别人面前很有面子,他们还能有时间去思考科学的问题吗?我在一段视频里看到刘强东说他上中学的时候,上课

  • avatar
    访客 2022-09-25 上午 02:21:33

    的影响下,患者会呈现出情绪波动、认知偏差、行为问题、生理反应及身体感受等。CBT是从认知、行为这两个角度切入,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行为,从而改变情绪、生理反应及身体感受。这个角度是有科学依据的,但显然未触及根本,也不全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

发表评论